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先附上一张昨日手绘的《元宵喜乐图》一张
祝朋友们元宵节快乐。
祝所有的女生贪吃不胖,容颜不老、美梦成真, 深情不负。
祝所有男生有酒有肉有姑娘,能贫能笑能干仗,此生纵情豁达。
昨天下班路上突发灵感,发了一篇微头条:
竟获得了我头条生涯的阅读最高峰,原来大家喜欢这一款,那我今天就继续借这个话题好好说说。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是古代的情人节吗?
大家看过《大明宫词》吗,是否还记得上面那一幕。《大明宫词》里的太平公主,也是14岁时,这样一个元宵夜晚,第一次偷偷跑出宫,去看市井烟火。她在人群中拦下一个人,揭开他的面具。
“您……是不是在找人?”男人问。
“是……我在找昆仑奴。”太平答。
“昆仑奴仅仅是一张面具,面具后面的人脸通常是不同的……”这一张脸,名叫薛绍。
就像太平和薛绍,这一晚离别后,多少孽缘已起: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
“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纳兰性德)
元宵节,到底是不是古代的情人节,貌似并没有相关的典籍文献证明,反正小编文化少,不知道。但是,确实有这样的说法,为什么呢?
在古代,要过情人节,大概需要以下三个条件:
一、时间。
春天,万物复苏种子萌芽,孕育的季节,动物开始寻找配偶,当然作为人也不能例外。
无论是西方的2月14日,还是广西壮族“三月三”青年男女寻觅对象的“对歌节”,都是在春季。
二、青年男女,相见相识
在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什么自由恋爱的权利,甚至连正常接触异性的机会都很少。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便定下终身大事。爱情只是美好的传说和想象。
三、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
只有在节日里,人们才能打破平常生活固有习惯,社会中各种禁忌才能相应放松,青年男女才有接触的时机。
古代大多数时候,是实行宵禁的。而元宵节前后几天,人们可以在夜晚的街道上肆无忌惮地行走,对于朝廷来说,这几天也是展现“太平盛世”“与民同乐”的机会,所以,这几天也是古代的“狂欢节”。这是古代最盛大热闹的节日,没有之一。
综上,元宵节无疑是最适合做情人节的。而且,对于青年男女来说,赏花灯、猜灯谜、看社火等远不如与异性接触更有吸引力。
古代元宵节是最富有情人节色彩的。
看看古人们在诗句中的描写吧,体会一下!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苏道味)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千年前的元宵节,简直就是大型约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