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郧国是春秋之初出现在《左传》中的一个子爵小国,据专家考证,郧国为陆终四子求言后裔,妘姓,与后来的郐国(见郐国篇)、鄢国(见鄢国篇)系同出一脉。郧国族人最早可能与郐国、鄢国比邻而居,商末时或因战争而南迁至今湖北郧阳一带。但《左传》中出现时又已迁至今湖北安陆、云梦两县交界,可见早在东周以前,郧国已立国于此,为“汉江诸姬”的异姓成员国。
“郧”,由“员”(yún)加邑为城,“员”的甲骨文形像分上下两部,下面是一口“鼎”,上面一个“圆圈”,其实是一块“气团”,表示“鼎中食物热气腾腾”,因气团被画成圆形,故后来成了“圆”字的前身。随着字形的变化,下半部分发展成“贝”(原始货币)字后,便多了层数字的概念,所以《说文解字》说:“员,物数也。”据说妘姓的来历可能跟其先祖祟尚“云”图腾有关,而“员”就是由“云”演化而来,上面的“气团”其实是代表“云”。早期“员”“云”同音同义,相互通用。而“云梦”这个名字正是因为郧国的到来才逐渐成形,“云梦”实为“郧国之梦”。
郧国与楚国隔汉水而居,春秋初期的楚国还只是个小国,为了向东发展,便首先与郧国结成政治联姻。据《左传·宣公四年》记载:“初,若敖娶于郧,生斗伯比。若敖卒,以其母畜于郧,淫于郧子之女,生子文焉。郧夫人使弃诸梦中……”,意思是楚若敖曾娶郧国公主为妻,生了斗伯比,几年后楚若敖死,郧国公主带着年幼的儿子斗伯比回到了母国,寄居在哥哥郧子的宫中。斗比伯与表妹郧国公主青梅竹马,到了少年情窦初开,两人居然私下产生了感情,郧国公主还怀孕了。郧子夫人知晓后为了保全女儿贞节,将女儿藏入宫中养胎,等产下婴儿便将孩子丢往云梦泽,母子分离,郧女伤心欲绝。隔了一段日子,郧子去云梦泽打猎,发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只见一个婴儿正躺在一只母虎的怀中津津有味的喝奶。郧子回都后将此奇事告之郧子夫人,郧子夫人才道出实情,郧子觉得这孩子命大,将来一定了不得,便命人去抱来好生抚养,并正式将女儿郧国公主嫁给斗伯比。这个福大命大的婴儿便是后来的“斗谷于菟”、也就是后来的楚国尹令子文。
楚国与郧国两度联姻后,借助郧国顺利打通了东进之路。到了楚武王时,楚国的国力早已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楚屈瑕将盟贰、轸。”说得是公元前701年,楚国派大将屈瑕与贰国、轸国结盟。目的很显然,是为了将郧国等汉水以东诸国形成包围圈。这时候郧国与周边小国的命运已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抵抗来势汹涌的楚军,郧国煞费脑筋,最后被迫与周边一纵小国形成同盟,想以群斗的方式来阻止楚国的东进。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公元前701年,郧国在郧轸两国边境重邑蒲骚(在今湖北应城市西北一带)结集军队,准备与随国、绞国、州国、蓼国联合讨伐楚国。郧国的这个手笔可谓大,楚国自然很快便得知了,楚国采取了瓦解盟军的策略,楚国大臣斗廉建议先下手为强,趁郧国与四国盟约未成之前抢先攻打,只要打败了郧国,其它四国便会因为害怕不战而退,盟约自然也就破产了。楚军迅速对郧国用兵,在蒲骚打败郧军,其它四国果然知难而退。郧国的联盟计划虽然遭遇破产,却也体现出郧人的顽强与智慧。
郧国大约在蒲骚之战后不久被楚国吞并,估计楚国采用一贯的手段,灭国不灭祀,允许郧国继续在国土上享受祭祀,况且郧楚有过姻缘,又间隔时间不是太久。到了春秋末年,郧人已经彻底沧为楚人,对楚王也忠心耿耿。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王奔郧……”说得是公元前506年,吴国攻入郢都,楚昭王怆惶出逃云梦泽,第一站便是郧国。其间,郧公辛的弟弟怀要落井下石,杀楚王,被郧公辛制止,郧公辛说:“违强陵弱,非勇也。乘人之约,非仁也。灭宗废祀,非孝也。动无令名,非知也。”意思是避强凌弱,非为勇;趁人之危,非为仁;为此而导致灭宗废祀,非为孝;行动没有正当的名义,非为智。郧公辛考虑到郧国不是久留之地,便亲自护送昭王到更为安全的随国。
郧国亡国后,似乎并没有郧姓或员姓留世,现在的员姓大多以伍子胥的名“伍员”之“员”而来。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西周古国——淳于国,炎帝之后,紧要关头国君弃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