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杜甫的理想,由于这个理想,使得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反应国事民生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杜甫创作诗歌的准则,又因此使得杜甫的诗歌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是杜甫的律诗,几乎算得上独步古今,无人可以超越。
杜甫的命运多舛,可谓颠沛流离。但也由于这坎坷的路程,使得杜甫在诗歌创作上融入的情感非常丰满。杜甫因安史之乱流落西南之时,创作了大量的好诗,其中以表现客居他乡的孤寂思归情绪与抒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情怀为主。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个人病衰与国家艰难;又如“时危思报主,衰病不能休”中的报国之心。
杜甫在诗歌中经常将个人身世遭遇与国难民危相结合,表达自己孤寂的感慨与多国事的忧虑、人民的同情。如杜甫的《岁暮》,虽不似杜甫其它诗歌一样广为人知,但其沉郁顿挫的风格,与忧国忧民的心同样半分不减。
岁暮
唐代·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首联“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岁暮”指岁末寒冬,也指杜甫的晚年,还暗指杜甫该回乡了,然而此时的杜甫还流落在西南一代,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可是西蜀一代仍不太平,回乡无望的痛苦袭上杜甫心头。颔联“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在这里用于借代的首付,用“烟尘”与“鼓角”指代战争,从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来渲染战争的激烈紧张气氛,突出时局的为难艰险。
颈联“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天地”指代战争的范围之大,“日”写战争的时间之久,次数之频繁,内忧外患使得人民无时无刻都在遭受痛苦。在这危机关头,朝廷高官大员此时却无人请缨,怀疑朝廷是否存在英勇的大将,暗示朝廷无人的悲哀。尾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杜甫空有一片报国之心,朝廷却弃之敝履,“壮志雄心”在寂寞中老去,只能空叹国家走向衰落。
杜甫的暮年身体多病,又漂泊异乡,加上政治上的冷落,内心苦闷寂寞无人理解。然杜甫那崇高的责任感与忧国忧民的心,与他艰难的处境形成极大的落差,报国无门的悲愤使得杜甫的“壮心”承受的太多。坎坷的经历,与复杂的情感,形成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