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恐怕连曾国藩自己都料不到,他死后会越来越“火”。论战功,曾国藩其实没有左宗棠显赫,左宗棠一个收复新疆,就等同于“封神”了。而论当时的影响力,曾国藩又比不过李鸿章。所以曾国藩能越来越火,就在于他的综合实力强悍,概况说来,有三条。
其一、战功很高,剿灭了太平天国。
其二、即会做官,更会做人,且去世的又恰到好处。这点李鸿章就惨了,故而曾国藩留下了相对比较好的一个名声。
其三、立言这事,抓得妙!所谓,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曾国藩以一部《曾国藩家书》,便足以笑傲历史了。
即便今天,曾国藩的许多名言,依然不断被引用。比如,一个人能否成事等,也需要先参照一下。这自然是对的,向先贤学习,从来都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佳捷径。
但这学习的过程,可不是一股脑地照搬,更不是教条一样的运用。所谓:易,不易之易。比如曾国藩,曾有这么一句名言: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可惜,曾国藩却迷茫了,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在曾国藩组建湘军,准备对付太平天国时,他急需要各类人才,其中又以智者最可贵。士兵的勇,可以很快训练出效果。智者的智,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读书,自悟,参悟,甚至还有天分等。
故而,凡有知识分子来投湘军,曾国藩无不以“天下之至诚”相待。这对那些不得志的读书人来言,便产生出了巨大吸引力。一时间,读书人投奔湘军,竟成了潮流般。
就在这种情况下,来了一位读书人。曾国藩依照惯例,抽时间出来亲自接见。先看其衣着相貌,再观其神态气宇,顿时曾国藩就感觉到了此人不凡。于是,曾国藩便跟这人交谈起来,更是心内赞叹。
因为此人谈吐得体,不急不缓,条理分明,让人听了顿感身心愉悦。于是,曾国藩便又请此人,谈一谈对当今的英雄俊杰们,有何见解。
说到这,那人目视曾国藩,“其三,就是您曾公了。曾公虚怀若谷,以诚待人,且爱才如命,感人以德,故而没有人忍心,来欺骗您。”
这一席话,说得曾国藩频频点头。很简单清晰的就道出胡林翼、左宗棠和自己的特点。且还论证了,人们的看法。显然,自己的“诚”,属于道德层面,要高于胡林翼和左宗棠了。
此人是大才!曾国藩认定了!大才就要有大担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于是,曾国藩便让此人掌管,军中的钱财粮草等。
果然,此人干得非常不错,让曾国藩很满意。于是曾国藩,就更加以诚待人了,给了他巨额资金,命他去购买火器等。
哪料,祸事说来就来,让曾国藩一点准备都没有!曾国藩左等此人不回来,右等此人还不回来,终于一条曾国藩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传来:此人早已卷款,逃之夭夭了。完美的欺骗了曾国藩……
曾国藩独坐室内,反复品味着那人当初的那句话:曾公您啊,是“人不忍欺”。曾国藩是越想困顿——人不忍欺,可什么才是人不忍欺呢,谁能帮我解释下?
笔者斗胆,给出了个解释:“人不忍欺”的这种层次太高了!难免高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
因而“至诚胜至伪”,也就成了一个伪命题。所谓: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高下相倾……诚和伪,也没法逃脱这种定律,属于一枚硬币的两面。谁能真正胜得了谁?无非是一种选择罢了!
故而,曾国藩其实就是贪图名声,为虚名所累,而选择相信了这个,高高在上的“人不忍欺”,等于是选择了自我欺骗,因而招引来了灾祸。其实,别说曾国藩这样的大人物,就是如今许多小有名气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只不过,他们表现得更嚣张,动不动就叫喧:知道我是谁吗?听到过我的名字吗?我能让你如何如何……结果最终,无不体验了一把“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滋味!
所以,做人,名声(名气)这种东西,尽量少碰,碰了,容易招灾引祸!因为名声从来都是别人给的,能给,照样也能拿走,何必刻意去碰呢?顺其自然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