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平仄的概念
大家看到这个格律中的平平仄仄就会感到晕了,其实,用最简单的办法去记,也很简单,比如,我们都学过拼音吧?那么,在你初学写诗的时候,你就记住,汉语拼音里的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至于更严格的规定,等你入门以后在学不迟。但是,也有一些字在拼音里看起来是平,但是,在古汉语里确认为是仄,这样的字也不多,我列在表里,你保存好,开始写诗的时候,经常查看一下,等你写的多了,自然有的常用字的平仄就记住了。
要明白平仄的概念,我们首先应该明白古今汉语中四声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1)四声
汉字的语音不论在今天或古代都有四种声调,称作“四声”。普通话的四声为:
第一声(阴平声):如滩、天、声;
第二声(阳平声):如谈、明、言;
第三声(上声):如坦、体、海;
第四声(去声):如炭、外、介。
古代汉语也有四声:
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声,即普通话的第一、二声;
上声:即第三声。但古代汉语中的上声字,有一部分照今天的读法已变成去声字;
去声:即第四声。古汉语中的去声字,少数照今天的读法已变为上声字;
入声:古汉语的入声字读音短促,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不存在,但在江浙、皖、闽、赣、粤等地方言中还有保存。
(2)平仄
字的四种声调,又区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类。其中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通称平声;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通称仄声,而旧读入声字,过去也归入仄声。仄是倾侧的意思,与平相对。字的平声仄声在诗句中的安排非常重要,凡是格律诗都要讲平仄。古体诗对平仄的要求虽然不那么严格,但也要大体安排适当,才能使诗保存声调出现高低起伏,富有音乐特色,增加艺术效果。
每句中的每个节拍所在(不包括句末一字)平声仄声字交错使用叫平仄交错;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句中凡属节拍(不包括末一字)用的平仄声字,两句要互相对立、不能相同叫平仄对立、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句中节拍的平仄声字(不包括句末一字),两句要相同叫平仄相粘。
例如下面的七言绝句:
┌去岁曾经此县城,
平仄对立┤仄仄平平仄仄⊙
├县民无口不冤声。
平仄相粘┤仄平平仄仄平⊙
├今来县宰加朱绂,
平仄对立┤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是生灵血染成。
仄仄平平仄仄⊙
(3)平仄易误用的字----杨维仁(转载)
第一部分: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
一、场(下平七阳韵)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二、俱(上平七虞韵)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谊(去声)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四、茗(上声)
五、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六、思
作名词时读作仄声
七、暇(去声)
八、教: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
九、倾(平声)
十、惩(平声)
十一、癸(仄声)
十二、泡(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
十三、探(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但唐人亦有用作仄声者)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送羽林陶将军)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十四、暝(仄声)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