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三国演义》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就是擅长战争描写。全书以黄巾起义开端,以西晋灭吴收尾,反映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分归晋这一百多年间的全部战争生活,描写了这一时期的所有重要战役和许多著名战斗,大大小小,数以百计。接连不断的战争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占了全书的大部分篇幅。作品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层次之多,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这雄辩地告诉人们:《三国演义》不愧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全景军事文学”。
作为一部古代的“全景军事文学”,《三国演义》的作者以极为高超的大手笔,展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把历次战役和战斗写得千变万化,绚丽多彩,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使人百看不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成就之高,堪称千古独步。其突出特点是:
1.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把握战争的全局。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政治斗争的尖锐形式,又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它本身并非终极目的。罗贯中从来没有孤立地描写战争,从来没有盲目地颂扬所有的战争,更没有去欣赏战争的残酷性;而是站在民本思想的立场上,以“向往国家统一,歌颂明君贤相”为创作主旨,对不同性质的战争分别采取或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对于每一次战争,罗贯中总是把它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写出是什么样的政治形势引起了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改变了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格局,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走向。无论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之战、袁绍公孙瓒磐河之战、孙坚攻打刘表之战、李催郭汜争权夺利之战,还是曹操击灭吕布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刘备争夺汉中之战,作者都高屋建瓴,牢牢把握战争的全局,表现了鲜明的思想倾向和深刻的历史眼光。这样,就使《三国演义》在品位上大大高于一般的讲述征战杀伐故事的小说。
2.善于集中笔墨,着重描写战争双方决战前的力量对比、形势分析和战略战术的运用,特别是突出谋略的关键作用,从而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
作者信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事规律,崇尚“斗智优于斗力”的思想,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对制胜之道的上。因此,虽写战争,却不见满篇打斗;相反,书中随处可见智慧的碰撞、谋略的较量,而战场厮杀则往往只用粗笔勾勒。例如,《三国演义》写赤壁大战共用八回篇幅,前面六回半基本上是写决战前的斗智,从“舌战群儒“直到“巧借东风”,作者有条不紊地叙述了战争双方的谋略和部署,着重描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三者之间的反复斗智,从而揭示了双方攻守之势的转化,同时也表现了孙刘联盟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这样,就使读者从战争的进程便能看到它的结局,并为孙刘联盟以后的斗争埋下伏笔;而决战时的火烧赤壁仅仅用了半回篇幅;最后的一回(第五十回)则是战役的尾声,通过曹操逃跑时遭到重重拦截,表现了周瑜和诸葛亮(特别是诸葛亮)军事部署之严密,而关羽“义释”曹操,固然表现了关羽的“义绝”性格,却也早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这就仍然突出了“人谋”的巨大作用。这种写法,写出了战争的哲理和神韵,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3.善于抓住各次战争的特点,突出其“个性”,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国演义》写了几十个战役、上百次战斗,如果作者艺术功力不足,很容易写得彼此雷同,使读者丧失阅读兴趣。然而,罗贯中却知难而进,以雄放的笔力,巧于变化的方式,将不同的战争写得各具特色,引人人胜。例如,书中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胜利一方取胜的决定性手段都是火攻,“火烧乌巢”、“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先后辉映,堪称《三国演义》中最撼人心魄的“三把大火”。但是,虽然同是火攻,三者却并不雷同,而是各有特色:
“火烧乌巢”时,曹操是轻骑奔袭袁军屯粮之处,烧之以乱其军心.然后趁势猛攻;“火烧赤壁”时,周瑜是利用曹军船舰连锁之机,通过黄盖诈降来发动火攻,火势迅速蔓延,使曹军陷人极大的混乱;而“火烧连营”时,陆逊则是命令军士“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焰硝,各带火种”,“但到蜀营,顺风举火”,“每间一屯烧一屯”,可谓遍地开花,令蜀军无处逃避。三种不同的火攻,均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把战争的多样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写将领之间的单打独斗,也变化多端,力求写出个性。如“太史慈酣斗小霸王”“许褚裸衣斗马超”、“张飞夜战马超”,虽然都惊心动魄,但却各见其妙,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4.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描写富于变化,有张有弛,使各次战役,特别是“三大战役”呈现出强大的张力,紧紧地抓住读者。
例如,在“官渡之战”这个情节单元里,战争形势变化之迅速,攻守转换之频繁,都是少见的。袁、曹双方犬牙交错,反复争夺,进攻与反攻交织在一起,使人难于一下子断定胜负。曹军袭击乌巢,袁军却企图来个“围魏救赵”;曹军刚刚大获全胜,袁军又来个全面反扑。这种持续不断的厮拼,使整个情节单元呈现出强大的张力,读者直到看到最后结局,情绪才会为之一松。
5.善于运用多种笔墨,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战争的方方面面,给人以多样化的艺术美感。
例如,在赤壁大战这个情节单元里,作者不仅善于一浪高一浪地安排敌对双方隔江斗智和周瑜、诸葛亮之间又联合又斗争的精彩情节,而且善于在扣人心弦的紧张斗争中,忙里偷闲,用抒情笔调点染庞统挑灯夜读、曹操横槊赋诗等插曲,使读者时而屏息静气、提心吊胆,时而舒心涵咏、会心微笑,真是张弛有度,相映成趣。
6.善于渲染战场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如第四十九回描写赤壁大战中东吴军队发起总攻的情景: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紧凑有力的语言,把吴军之勇猛、曹军之狼狈写得活灵活现,如在目前,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