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那段“博望坡军师初用兵”绘声绘色的描写,让位于古襄汉驿道上的一座小城镇——博望变的家喻户晓。
其实,博望能够在汉代初具规模,以至于被曹操选中屯兵储粮,从而对寄居新野的刘备构成威胁,最后被初出茅庐的诸葛亮选中放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全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凿空西域道路第一人——张骞。
西汉国力强盛,招募能者开拓西域疆界
据《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他所处的时代正式大汉王朝国力鼎盛时期,此时的大汉王朝开始向外开疆拓土,一边定朝鲜、逐匈奴、固边疆,制南夷,另一方面大规模开拓西域疆界。
当时,恰好有匈奴降者供称:“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朝闻听此言,就准备派出使节与月氏通好夹击匈奴。但因为道路险阻,又要经过匈奴控制的区域,因此朝廷公开征募能胜任者。
张骞历经艰险,无奈月氏偏安难以为盟
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经过一番选拔后,出使西域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他的身上。出使过程并非一番风顺,张骞在往返途中两次被匈奴人捕获,第一次留十余岁,第二次留岁余。出发前的百余人,经过13年返国时,仅剩余两人。
出使的目的也未达到。当张骞历经艰险,终于见到新任的大月氏王,但他们已经失去了报仇的志向。史载:“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不能得月氏要领…”无奈,张骞只好踏上了返程之旅。
打通河西走廊,张骞再次带人出使西域
但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张骞虽然没能说动月氏人夹击匈奴,却摸清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掌握了西域各国的形势风土。史载: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率领汉军击破了匈奴右贤王部,打通了河西走廊。匈奴势力向西北退却,妄图依靠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与汉朝对抗。张骞乘机向汉武帝建议:联络乌孙,牵制匈奴,招徕西域诸国。
受到张骞影响,西汉出现“出国”风
这项建议,被向以文韬武略著称的英明帝王刘彻采纳。张骞一路因乌孙内乱,没有达到说其东归的目的。不过,张骞的副使却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
在张骞的影响下,当时的汉帝国出现了一股“出国风”,许多有为之士争相出使西方,使漫长的丝绸之路上出现“使者相望于道”的景象。因为张骞已在西域诸国赢得了声誉和信任,所以,这些使者大都打着“博望侯”的招牌,时“博望”一词在西域各国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