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报名书法比赛赢U盘资料和现金奖励(微信YiShuJiaVIP)
当今书坛,对批评最为敏感,书法家对批评具有极强的防范心理,但茶余饭后谈论书法批评的人却越来越多。书法批评是我们良知的体现和文化精神的确认,是一个民族审美能力和理论修养的表征。书法批评的意义在于它能让我们以更清晰的思想逻辑和更客观的价值判断,建立起书家审美思想独有的话语体系,从而作用于我们民族的人格构建和精神世界。既然我们反对那些客套的、千篇一律的、随声附和的批评,那么首先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批评。批评的目的不是贬低,而是知不足而后改进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书法作品的批评是为了更好地鼓励书法家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书法报特邀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兼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杨吉平,三峡大学书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周德聪,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书法势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亓汉友三位先生,对全国第四届青年展部分特邀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作者当年同样书写内容参展、获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批评。
张继书法作品集评
图1 张 继第四届全国青年展作品 (2017年)
杨吉平:
就张继此幅青年展作品(图1)而言,曹宝麟先生发表第六届兰亭奖评审感言说他比20年前写得还差,并非危言耸听。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一个,便是天然无饰。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天然,书如其人,书人合一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张继的书法却离自然越来越远。在曹宝麟先生发表第六届兰亭奖评审感言后,我们没有看到张继的公开表态。一般而言,一个人面对批评而保持沉默有两种可能,一是默认或默许,二是表示反对或鄙视。这就是说,张继认为他的书法是进步了,是比20年前写得更好了。是这样吗?非也!
有字越写越差的书法家吗?肯定有。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学如此,学书何尝不是如此。图1、图2的正文内容完全一致,这是全国第四届青年展组织者的命题,然而张继作品的落款居然与2000年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作品(图2)的内容一字不差,这说明如果不是张继先生记忆力超群便是其黔驴技穷。仅从这一点便可得出结论,张继充其量是个写手而不是书法家。林鹏先生说过,写字(也就是书法艺术)是读书人的事情,不读书你谈什么写字呢?
我们再看作品本身。张继全国第八届中青展的作品以简书与汉碑结合,线条舒展,行笔自然,其用笔的粗细变化也非常丰富,行笔的收放也毫不造作。其落款的章草虽然线条稍显稚嫩,但其舒展大方与正文是协调一致的。如果说落款尚有败笔的话,便是“本”字的撇过于纤弱,最后一个“书”字的收笔一画过于僵直。而其全国第四届青年展的作品与全国第八届中青展的作品相比,线条显得厚重了许多,包括落款也比原来饱满浑厚。然而其运笔之收敛、情感之克制给观赏者的压抑感令人难以承受,写的人憋屈,看的人得憋气,这又是何苦呢?
张继先生以隶书立足书坛,其隶书写成今天这个面目也可谓煞费苦心。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的正文,从字形看得出他在努力变形,试图变出自己的风格,于是,所有的字形都压成左低右高、左窄右宽、左小右大,一句话,非要把字写歪。字写歪不怕,怕的是一边倒、一面歪。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奇正相生,似奇反正。傅山说:“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大巧若拙就是自然!张继先生恐怕尚昧于此理,而要明白这个道理,便不是只在笔墨上下功夫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图2 张 继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作品 (2000年)
周德聪:
张继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书法展览文化日炽而成长起来的书家,近三十年来,他在隶书一系中摸爬滚打,由临仿汉隶简牍到渐次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并以隶书称誉书坛。
书写本身需要时间的积淀,更需要在经典法书里领悟其艺术的精义,因为只有在经典中才能验证书写时间的积淀意义,笔墨语言的丰厚与渊雅既来源于取法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是时间一维在长度上的微妙显现。张继早期的隶书以平正为基,这表现在他用笔的横平竖直与结字的中正平和上,所有的横向笔画皆作均衡分布,贯注其中的匀速运动与稍乏提按的用笔方式,使得线条在不激不厉的运行中示人以匀净之感。隶书波挑的笔画被他省去,代之以汉简铺排作收,且亦泯却尖利的锋颖。张继的隶书结字在早期也是相对稳健,造型取势多以扁平横展的方式,极富装饰意味,章法上多表现为满布局的整饬,正文用端庄隶书,署款用章草映衬,因其两种书体有其内在的一致性(章草由隶而来),故显得十分协调。近期的隶书(图1)与2000年以前的隶书(图2)相较,明显看出他在求变,无论是用笔的轻重与铺排,笔势的走向与线形,个中都增加了许多矛盾对立因素。如横向笔画不再似早期的平顺,代之以粗细对比,有的甚至出现楔形,字的内部空间亦在笔势的带动下,不再均匀摆布,而表现出各种几何形的分布样态,摇曳多姿的字势与对比强烈的笔势互为表里,相映生发;由于章法依然采用纵行横列的布阵方式,使得单字个体的“动”在全幅整饬的规约下亦显示其“静”的祥和。
张继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一直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不跟风,不怪诞,不故作前卫,而是一以贯之地在隶书中表达心性,即如小字的落款,也是尽量表达出隶书对后世行草书的深刻影响。应当说,几十年的追求,张继的隶书有着十分明显的辨识度,坚持下去或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当然也要警惕的是:如何避免因其刻意装饰所形成的某种程式并进而结壳。我以为,张继的隶书已然有美术化的倾向,尽管很美,亦或趋媚。当在更为高古的隶书中吸取养料,让隶书更具“古”意乃佳!
亓汉友:
无疑,张继先生是当代隶书创作方面颇具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不论社会上怎样的碎言碎语。从17年前的全国第八届中青展的隶书作品到今年的全国第四届青年展的隶书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创作发展和成熟轨迹。
张继先生的隶书有着明显的《张迁碑》气息,但从笔法、字法、章法、势法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感受他的隶书风格的变化。下面,将《张迁碑》的字例和张继先生全国第八届中青展、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的字例进行比较来说明。
如“字”的变化:
结体由方到扁,由左松右紧到左紧右松;起收笔笔法由丰富到简约的变化,线条粗细对比变化越来越强烈。
如“世”的变化:
结体由扁到超扁,恢复到扁,松紧关系由基本均匀向左紧右松结构变化;隶书的代表笔法“蚕头燕尾”从有到无。
如“来”的变化:
结体由扁到方;笔法由丰富到简约,线条由揉毫到铺毫,线质由圆到扁。
如“然”的变化:
结体由左紧右松到右紧左松;笔法由丰富到简约,如捺脚即燕尾从有到无,线条由揉毫到铺毫。
从以上四个字的对比分析,来观照两件作品(图1、图2),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张继先生隶书的变化轨迹。
笔法方面,在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作品中,隶书的代表性笔法“蚕头燕尾”的形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依然明显地存在;但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已经“化”掉了。起笔笔法也由多种笔法演绎成几乎单一的笔法,行笔笔法由以揉毫为主变化为以铺毫为主。
字法方面,从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作品和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比较看,结体左紧右松布势(模式是一个角向左的三角形)由不十分明显发展到几乎所有结体的处理全部是。字形的纵横对比由明显向相对不明显发展。线条粗细的变化从渐变式向突变式发展。
正是由于以上笔法、字法的变化,使得张继先生的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作品的诡异、奇崛风格发展到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呈现大方、简洁、率然、明快的冲和简约风格。这种变化是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必然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是张继先生得到世人关注的重要方面。
但比较李叔同的简约书法,张继先生这种简约隶书似乎少了一些厚重和内容。
转自书法报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银奖张继作品欣赏
张继,字续之,号四融斋主。一九六三年出生于河南长葛。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书法专家委员会委员。被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聘为特聘教授,被中国文联评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被中国书协评为“全国德艺双馨书法家”。曾获中国书坛“兰亭七子”“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兰亭诸子”称号,并获首届“林散之奖”及“2013—2014 双年度全国书法十大人物”。
作品欣赏
张继 篆刻作品欣赏
﹀
阿房斑斓
曹衣
公望富春 冈森蜿蜒
翰不虚动
晖灿遗产
刻 九宫态娟
耄耋积缣
秘籍琨璇
张继 书法作品欣赏
草书 吴均《与朱元思书》
草书 张继手札(局部)
楷书 张继《中国书画千字文》
二十八条屏之一、二,二十七、二十八
隶书 张继撰盛德良缘联句
▼
看完有何感想,请写留言交流
书法易将从留言中选取一位送上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