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巧舌如簧的张仪,为什么能在波诡云谲的战国纵横中独领风骚?

巧舌如簧的张仪,为什么能在波诡云谲的战国纵横中独领风骚?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廉颇白起长用兵,苏秦张仪擅纵横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

这里,我们先不纠结苏秦张仪事实上谁先谁后的问题,也不执拗于历史上真正和张仪同时代博弈的对手其实可能是公孙衍的争论,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战国纵横,最后的赢家是张仪。

巧舌如簧的张仪,为什么能在波诡云谲的战国纵横中独领风骚?

所以,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张仪吧。

张仪,姬姓。看见没,对这个姓氏敏感吧。是的,张仪祖上正是魏国贵族的后裔。

可是,尽管出身魏国公室,也尽管在鬼谷子那里学得了满腹经纶,但是,张仪在魏国却不怎么受待见,甚至连起码的施展拳脚的平台都没有,至于原因,或许跟我们后面谈的大约有些关系吧。

无奈之下,张仪被迫西入秦国,在秦惠王那里推销自己为秦国量身定做的“连横”策略,获得了赏识,从此平步青云,不仅封侯拜相,而且代表秦国奔走于列国之间,连横破纵,搅动起战国风云变幻,从而名噪天下。

我不是对张仪推销的“连横”战略有非议。彼时的战国跟现在的国际其实是一样的 ,列国之间相互竞合司空见惯,有人合纵以弱抗强,就会有人连横以强制弱,这再正常不过。

只是,在我看来,作为“连横”政策的首创者和践行者,虽然最后张仪取得了个人事业的成功,也对秦国的统一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但论其个人品性来,却是不敢恭维。

巧舌如簧的张仪,为什么能在波诡云谲的战国纵横中独领风骚?

琐碎的事情我们不谈,就举几个有据可循的例子吧。

1.张仪受笞

当年,张仪刚刚完成学业,估计还没有定下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呢吧,所以就跟现在的许多大学生的做法一样,四处游历起来,一则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二则顺便熟悉一下国际情势,看看哪里更适合自己发展。

尽管待业青年一个,但鬼谷子先生得意门生这个标签还是能给他提供不少方便的,使得多数情况下,他可以登堂入室,结识到各国高官显要。

比如,在楚国的时候,他就获得了和楚国国相令尹昭阳一起饮酒的待遇。席间,昭阳一时高兴,在众多门客面前显摆起了一块贵重的和氏璧,巧合的是,这块玉璧传来传去的竟然传丢了,而最关键的,门客们竟都怀疑是张仪偷了这块价值连城的玉璧。

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史记.张仪列传》)

结果呢,所有人把张仪抓了起来,用鞭子打了一顿。张仪呢,当然是死不承认(他没偷承认个屁啊),最后就被满身伤痕地放回家了。

想想,这昭阳也算是能臣啊,在这件事上办的就有些不漂亮了,捉贼要捉赃嘛,自己炫富不说,逮着一个无辜的穷小子狂揍一顿,这对于一个刚入世的毛头小伙来说该是一堂多么生动的课啊。

以至于,这件事就在张仪的内心里留下心结了。

巧舌如簧的张仪,为什么能在波诡云谲的战国纵横中独领风骚?

后来,张仪在秦国拜相,凳子还没捂热,就立刻写信给昭阳警告道:“当初我陪你喝酒,并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笞我。现在你要好好守护你的国家了,我反而要偷你的城池了。”

言语之间虽然一番悲情,但却是有些小人得志了。

这在普通人来说,其实倒也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已经封侯拜相的人来说,就显得有些不那么胸怀坦荡,而是睚眦必报了。

2.张仪欺楚

秦惠王十二年(前313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是却畏于齐、楚之间坚强的联盟,不敢有所行动,在这种情况下, 张仪派上用场了。

“大王如果真要听从我的意见,就和齐国断绝往来,解除盟约,我请秦王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让秦国的女子作为服侍大王的侍妾,秦、楚之间娶妇嫁女,永远结为兄弟之邦,这样向北可以削弱齐国而西方的秦国就得到好处。”面对楚怀王的礼遇有加,张仪信口雌黄地游说道。

“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於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战国策..秦二》)

其实,哪有六百里土地的请献,莫说张仪从秦国来的时候,秦惠王没有给他讨论过这方面的内容,即使有,张仪都不会真的去履行诺言。

他其实就是空口白牙说瞎话,说白了,他就是耍着楚国玩。

巧舌如簧的张仪,为什么能在波诡云谲的战国纵横中独领风骚?

可是呢,贪图小利情商不足的楚怀王竟然还相信了,并且为了取信于秦国和张仪,干脆把事情做绝,派人拿着符节跑到齐国去当面骂齐宣王,真是想死都嫌时间过得慢啊。

结果呢,当楚怀王派去的使者跟着张仪到秦国索要六百里土地时,张仪方拉下嘴脸说道:“臣有奉邑六里,原以献大王左右。”

“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战国策..秦二》)

普通人之交,尚不能言而无信无端戏弄,何况对一国之君主?仗着秦国家大业大,张仪也是满嘴跑火车,不怕事大了。

不过有一点张仪对自己认识的很清楚,他本来就是个小人。

3.中伤陈轸

陈轸,是和张仪同时期的一名纵横家,曾经和张仪共同效力于秦惠王。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竞争,但竞争你凭实力呀,张仪不,他要玩些坏心思。

实力是留给和外行人PK的,和内行人比专业,那得多劳心费力呀。

所以,趁着没人的时候,张仪就在秦惠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道:“陈轸带着丰厚的礼物自由地穿梭于秦楚之间,本来是应当为秦国的对外工作服务的。可是,如今的楚国却并不对秦国显现出更加的友好,反倒是对陈轸亲善起来,怕是陈轸拿着大王给的东西为自己打算了吧。而且陈轸想要离开秦国去往楚国,大王难道没有听说过么?”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一句词——“莫须有”。

策辩之士,就是不一般,有影没影的都说的给真的似的,搁在一般人身上,依照秦国那一套严酷的法律,中饱私囊,估计陈轸有十个脑袋也都搬家了。

得亏陈轸也不是省油的灯,虽不及张仪阴险,但自保的本事还是有的,最终以一个故事化险为夷。

巧舌如簧的张仪,为什么能在波诡云谲的战国纵横中独领风骚?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在个人品行上有问题,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叫做“有才无德”的人,在秦惠王一朝混的是如鱼得水,不仅搅动起了战国末期华夏土地上的风云万象,而且也事实上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局发展,由此可见当时的秦国整体上的一个用人标准。

那就是,不求有德,只需有才。

正像秦孝公《求贤令》里昭告的那样:

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治秦国,共享秦国。

以至于,商鞅、张仪、范雎、李斯、韩非,纷纷入秦。

在这一帮有着共性的牛逼人物的加持下,秦国一统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终于成就了嬴政的始皇事业。

巧舌如簧的张仪,为什么能在波诡云谲的战国纵横中独领风骚?

可是,有着虎狼性质的秦国,为了横扫六合,在面对人才时不加遴选的权宜之计,虽然成效明显,却是无形之中树立了一个不良的标杆,被后世多有模仿,于国于民都不啻为饮鸩止渴。

有没有想过,上述这些所谓人才为什么没有在东方六国受到重用,难道真的只是东方六国君主昏庸么?

恐怕也没有那么简单。

反过来说,对秦国而言,看似最后的摧枯拉朽很是潇洒,但是短短十多年便分崩离析,江山易主,其又得到了什么呢?

相关阅读

  • 苏秦VS张仪,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张仪苏秦,苏秦与张仪师出同门,都是战国传奇隐士鬼谷子的弟子,一个约纵,一个连横,把纵横捭阖之术发挥到极致,三寸不烂之舌可抵百万之师,玩弄战国七雄和王侯将相于股掌之上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