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雪落京城 寻常巷陌
今天,几乎所有的北京人都在等一场雪。雪这种东西,没想到有一天对于一座城市会变得如此奢侈。一大早,看满城爱雪的小伙伴们有的奔颐和园,有的奔天坛,有的奔景山,当然最多的还是奔故宫。
鉴于京范儿前天已经在故宫冻了个透心凉,今天就不去远处,在家门口溜达一下。其实,心中怀着诗和远方,触目所及都是风景,比如,离家不远处的西四一带,细究来,这里是北京最早的胡同,规划于元大都时代,一场雪仿佛穿越了700年时光,胡同变得如此—古意盎然——
这里就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
胡同得名是因为东口的这座万松老人塔。它始建于元代,是北京作为文化古城的早期建筑之一,也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密檐式砖塔。如今塔院是正阳书局。
砖塔胡同的古老,我们可以从元人李好古的杂剧《张生煮海》中找到佐证。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足证元大都城里,已有砖塔胡同。至于“羊市”则应指砖塔胡同旁边的羊肉胡同,同样历史悠久。
砖塔胡同还留下很多名人足迹。1923年鲁迅在与周作人反目后从八道湾搬来砖塔胡同61号(现84号),并在这里写出了《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和《肥皂》、《中国小说史略》等作品。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曾居住在砖塔胡同43号(今95号)并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这是西四北头条和北二条的胡同风景。元大都时代,规划了今天东四和西四的区域,所以东四北头条到八条,西四北头条到八条,都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
据考证,“胡同”就是元代产生的,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
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学术界对“胡同”一词含义和来源的解释主要有四种:
水井:在蒙古语、突厥语、满语中,水井一词的发音与胡同非常接近,在历史上,北京吃水主要依靠水井,因此水井成为居民聚居区的代称进而成为街道的代称,由此产生了胡同一词。
元朝时遗留的名称:蒙古语将城镇称为“浩特”,蒙古人建元朝后,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后来“浩特”演化为“火弄”或“弄通”,进而演化成今日的“胡同”和“弄堂”。
胡人大同:认为胡同一词是元朝时政治口号“胡人大统”的简化版。
“胡”是古代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自称。同通“通”,简单理解就是胡人的通道。
白塔寺东夹道,是我心中最美的胡同风景,雪中更是迷人。白塔寺也是一座元代古塔,又称妙应寺。白塔寺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初名“大圣寿万安寺”,由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建造。经过八年的设计施工,于1279年终于建成。清代中后期,这里的僧人们将配殿和空地出租,并逐渐演变为北京城的著名庙会之一,每到逢年过节,这里就热闹非凡,以至在北京民间形成了“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白塔寺一带,是最具北京特色的风景。
最后,来到白塔寺西边的“白塔之光”青年旅舍的三层,在“莲咖啡”找一个靠窗的座位,要上一杯招牌的杏仁摩卡,看雪花落在这些元朝就已经存在的胡同里,700年过去,古塔依旧,人事更迭,而我们对这座来说,都是匆匆的过客。
来源:京范儿微信公众号
流程编辑: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