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加关注
微信号:caojingjun19731216
作诗,要有真情实感。品读清代诗人张维屏在黄梅任上的诗作,便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张维屏,字子树,又号南山,广东番禺人(今广东广州)。道光二年(1822年)45岁的张维屏四次会试终成进士,次年派往湖北黄梅县知县。到黄梅为官,并不轻松,上任第二天,黄梅境内乌云密布,暴雨连天,外江堤危,内湖积涝。旧县志载:“清道光三年(1823年)夏,大水,堤坝溃塌。”张维屏放下行李,投身于灾区,积极参与百姓抗洪抢险救灾。他乘着的小舟沿江堤诸村巡视灾情,慰问灾民。因洪水凶猛,将他乘坐的小舟冲走,险情十分危岌。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小舟还好被挂在树枝上,他幸免于一死。百姓目睹现状,危如累卵,幸有苍天得救,便击掌而歌:“犯急湍,官救民,神救官……”张维屏看到沿途百姓,奋不顾身的战天斗地的精神,十分感动,于是像洪水的诗句冲出了他胸中的“闸门”:“三面环江水,江高逼岸低。千人培尺土,万户伏孤堤。伐木新桩急,鸣征众力齐。心劳身转健,中夜立涂泥”。(《积雨江涨赴堤督民防险即事》。灾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作为一名七品县官,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职责,哪有心思去搞应酬,迎来送往呢?他身不由己地苦笑去陪上司游览五祖寺:“……兹来福禅林,不问磐若经。不谈风幡仪,不讲大小乘。但求佛施力,宝筏济众生。善哉菩提心,谁忘桑梓情。”(《五祖山》)这是一首正直官吏的好诗,百姓的苦难处处在刺激着鞭挞着他的良心。
当时,“灾民聚在县城,等待赈济,住在祠庙里,死亡的互相枕籍”(《旧县志》)。张维屏急得在县衙内踱来踱去,一夜未曾合眼,于是在他的沸腾胸中又喷发出《县斋夜坐》一首诗:“吏散堂逾静,摊书对一灯。微名惭邑案,孤影类龛僧。我信催科拙,胥惟舞弊能。官途多始觉,步步履春冰。”张维屏上报的赈灾方案得到了朝廷批准,如何把有限的赈灾钱粮发到灾民手上,他一夜辗转反则。“我信催科拙,胥惟舞弊能”,他的衙役大小胥吏,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但愚弄百姓,舞弊营私却是能手。于是,他制定赈济若干禁令,堵塞漏洞,一再强调,任何人不准贪污肥私,如有虚报冒领和舞弊行为,则严惩不贷。为防冒领和遗漏,他组织若干得力胥吏,登门核查户口,清点人头,层层稽核,张榜公布,把赈济的钱粮如实落到人头,百姓皆大欢喜。
张维屏少年能诗,闻名乡里,诗作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嘉庆九年(1804年),24岁的张维屏首次进京考试,诗坛耆宿翁方纲闻其诗作,惊呼“诗坛大敌至矣!”再度赴试时,翁方纲为他和黄培芳、谭敬昭等三位岭南诗人之诗集作序,从此“粤东三子”名声鹊起。张维屏诗作二千余首,留在黄梅旧县志有五首。每当我阅读其诗,深感他的诗作像太白湖的水那样明亮宽阔,像焦墩摆塑造龙那样剔透晶莹。他的诗没有刻意,也没有无病呻吟,而是源于生活,来自百姓,因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给读者引起共鸣。读他的诗,是一种灵魂洗涤和美的享受。
翻开光绪丙子《黄梅县志》,那里记载外籍人在黄梅为官的人不少,在我的脑海里能打上烙印的,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便是其中的一个。张维屏任满离开黄梅那一天,沿途百姓挥泪送别,依依不舍,口碑流传至今。张维屏终因不耐官场的腐败,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著有《松心草堂集》《国朝诗人征略》等。
2015年5月17日草于城关寒舍
作者 :胡越,笔名河边柳、荆芥,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报刊发表散文随笔80余万字,格律诗词300余首。诗文入选多种选本。作品《一个村庄的记忆》获“华夏情”一等奖;《黄州访古》获《散文选刊》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出版散文集《河道弯弯》和续集《细流涓涓》。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大美黄梅》 出版公告
黄梅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已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60元一本(不含快递费),海内外公开发行。
支付宝:15072733961.请购书者一定要将自己的详细地址、姓名、邮编、手机号码以及交易截图发到15072733961曹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