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右手只有两根手指的张万福,写起字来一丝不苟。
【两学一做 党旗飘扬】
通讯员 肖畅 文松花
党员宣言:孩子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只要我还动得了,只要眼睛还没闭上,就会陪着孩子一起,将国学传承和发扬下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6月20日,从岳塘区岳塘街道木屐塘社区幼儿园里传来了孩子们脆生生的朗读声。原来,72岁的老党员张万福又在给孩子们上国学课了。
从2013年开始,家住木屐塘社区新五村的张万福就定期在每周一的上午给幼儿园的孩子们义务讲授国学课程。他说,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作为一名党员,传承国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培育党的接班人打基础。
“因为党的培育,才有现在的我”
1944年,张万福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5岁随父亲从鞍钢来到了湘钢,在湘潭市三中毕业后,先后在饮食店、锻压厂、二机厂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努力、肯学肯干,1973年,还是一名普通钳工的张万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成了装机床的能手,被厂里发展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当时对党、党员的概念很模糊。”张万福坦言:“直到翻看了老党员送给我的一本书,我的思想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在张万福入党后不久,厂里一位老党员送给了他一本《列宁选集》,里面收录的文章,不仅让张万福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战略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还明确了他的人生目标以及做人的原则。
得到精神的启迪后,张万福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般,开始不停地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一系列无产阶级先进书籍。直到现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论断,张万福还能信手拈来。在党的先进思想和精神品质的熏陶下,张万福逐渐形成了谦虚、勤学、节俭的性格,并且一心想着要回报党、回报祖国的培育之恩。
“只要我眼睛还没闭上,就会一直教下去”
2007年,退休一年后,张万福在湘钢三校传达室当起了门卫。在这期间,他偶然结识了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发起人,并从2011年开始利用周末时间学习国学知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张万福说,这是他在研究会学习的第一课,也正是毛主席的这首诗,让他找到了一个“报恩”的机会:教孩子们国学,让他们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培养党的接班人出力!
说做就做。2013年,经过社区的牵线搭桥与协调,张万福终于如愿在社区幼儿园里当起了“老先生”。幼儿园园长骆雪清告诉记者,自国学课开课以来,很多家长都反映家里的孩子不仅可以顺溜地背诵成段的《弟子规》,而且更懂礼貌了,希望幼儿园可以长期开设这门课程。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就是最大的鼓励,自那以后,张老开始更加认真地“啃”书、学操作电脑、学备课写教案,忙得不亦乐乎。
在张万福卧室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古文选读》《四书章句集注》《弟子规》等各类书籍。书架下有一台电脑、一张课桌,墙壁上还挂着一块大黑板。张老说,因为早期工作上的失误,他的右手只剩下拇指和小指,写起字来很吃力,又担心孩子们会看不清,便经常在家里一笔一画地练习粉笔字。
热心的张老不仅关注孩子们的精神成长,得空的时候,他还会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他还帮助解决了在湘钢三校学生李萱(化名)的学杂费问题,助她走出家庭阴霾、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
如今,有着43年党龄的张万福用自己朴素的心愿和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党员对党和国家最诚挚的热爱与感恩。“孩子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只要我还动得了,只要眼睛还没闭上,就会陪着孩子们一起,将国学传承和发扬下去。”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