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戏说张养浩:用一生写下一首曲

戏说张养浩:用一生写下一首曲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戏说张养浩:用一生写下一首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数百年前,年近60岁的张养浩来到了潼关,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回想当年,当张养浩行走在潼关古道上。远远的望着西边的长安,徘徊不定,思潮起伏。眼看着那些曾经走过的秦宫汉阙里的旧地,着实令人伤心不已,遥想昔日的千万间宫阙如今都只剩下一片黄土。但是,最受苦的还是天下的黎明百姓呀!

当国家兴起的时候,天下的黎民百姓要遭受着苦难;而当国家灭亡的时候,黎民百姓更是要遭受巨大的灾难。

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面对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象张养浩不禁以一曲来抒发自己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那是1329年,年近60岁的张养浩在大明湖边的一所住宅每日与三五好友泛舟湖上,饮酒赋诗唱曲,好不快活,朝廷重视他的才能六次下诏征用,都被他拒绝了,然而第七次下诏征用,他没有说不,因为当时汉中发生了旱灾,朝廷任命他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陕西赈灾。当张养浩接到这封任命之后,立刻前往赴任,到达陕西之后,张养浩每日劳于事务,最后累死在在岗位上。

明代进士郑瑛曾经称赞道:

"其(指张养浩)为国为民,忧勤惕励之心,蔼然溢于文章政事之间。"

戏说张养浩:用一生写下一首曲

张养浩出生于1270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人,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作为一个政治家,张养浩推动恢复了科举以及关中赈灾,是元朝时期为数不多的一个真真正正关心老百姓,爱护老百姓的官员。确切的说,他做官不是为了守护国家,而是为了守护百姓。

作为一个文学家,张养浩在散曲与诗文方面也可称之为大家。他的散曲大多属于豪放派一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表现勤政爱民,兼善天下的人道主义思想,多为做官时所作。第二种就是闲暇时所做的用来记录生活的一些散曲。

除了散曲,张养浩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也是很高,是完全可以和当初的“元诗四大家”相提并论的,他的诗歌与他的散曲的内容大致都是相同的,多是表现民生疾苦,反映现实政治,记录个人生活等。

最后便是在散文方面,他的文章多是一些政论文,最出名的便是政论集《三事忠告》,在《三事忠告》里,他将自己的政治观点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在当时,即使是在后世也备受推崇,在现在,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事忠告》包括《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作为儒家学者,张养浩通过这本政论集集中体现了儒家仁德为尚、以礼治政、以义为准的官德思想。

《牧民公告》是张养浩担任堂邑县尹期间所做,主要就是讲述如何当好地方官员,管理和爱护老百姓。字里行间里洋溢勤政爱民的政治思想。

《风宪公告》是张养浩担任监察御史时所作,主要讲述如何当好监察官员,维护国家的法纪,执法为公,执法为民。

《庙堂忠告》则是其担任参议中书省事时所作,主要讲的是如何当好像宰相这一级别的朝廷大官员,上能忠于朝廷,下能忧于百姓,以期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境界。张养浩心系天下的情怀通过《庙堂忠告》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因此,在小编看来,张养浩在政治上的成就要稍大于其文学上成就,《三事忠告》是他一生为官的总结,既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又表达出他这一生追求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最重要的是,他为这一切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一直努力的向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靠拢。

苏天爵曾在《七聘堂记》中称赞张养浩:

“执法牧民为贤令,入馆阁则曰名流,司台谏则称骨鲠,历省台则号能臣,是诚一代之伟人欤!”

戏说张养浩:用一生写下一首曲

立志则事成

张养浩1270年出生在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还处在儿童时期的张养浩便开始立志要读书,10岁时,张养浩每天不停的读书,他的父母见到他勤奋读书生怕他生病,便制止他无节制的读书,但是张养浩为了可以既读书又不被父母发现,于是每天白天默默地记诵,等到晚上,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我们都知道,在元初的时候,如果想要为官一般都是推举和世袭的,直到1315年的时候,元朝才举办了第一次科举考试。

那么张养浩当时是如何步入仕途的呢?

大约在1288年,19岁的张养浩在济南白云楼游玩时,写了一首《白云楼赋》,

“惜余才疏生晚后机会,不及奋笔为拟燕然铭。雄心霸气龙韬虎略见无复,空闻燕鹊鸣幽扃。”

这首《白云楼赋》写出了白云楼的壮观,也写出了张养浩的抱负—立志为官。

很幸运的是,张养浩得到了当时山东按察使焦遂的欣赏,于是举荐张养浩为东平县学正。

1292年,二十三岁的张养浩听从父亲的意愿来到大都求仕,他向当时的平章政事不忽木献上了自己的文章,不忽木十分欣赏,便任命张养浩担任礼部吏史,后来又推荐他进了御史台。

到1296年的时候,张养浩的御史台任期结束了,于是在家闲居,在家期间,上书于御史中丞董士选求取官职,第二年,被授予为丞相的属官,后来被任命为堂邑县尹,在担任堂邑县尹期间,张养浩开始展现他的政治才能,他一方面以“仁”来感化当地老百姓,一方面又惩治强盗,保一方平安。

在这段期间,他完成了《牧民公告》,在《牧民公告》里他提出了三点大致要求,一是为官要爱民,教民,既关心,呵护百姓,又要重视对民众的教化,提高百姓的整体素质。

二是劝农与救灾,在《牧民公告》里,张养浩指出,鼓励老百姓农耕时,要注重方法,不能一味的恐吓,而因该在不干扰百姓进行正常生产时进行合理的劝告。其次,救灾,张养浩在地方为官时,常常受到蝗虫袭击,因此,张养浩特地整理了如何治理蝗灾的方法。

最后一点要求是息盗,息盗我们大家都好理解,那就是捉拿盗贼,保证当地的安全,张养浩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帮助百姓勤劳致富,一方面加强治安,力图从根本上消灭盗贼。

总的来说,勤政爱民思想,是《牧民公告》的中心思想。

戏说张养浩:用一生写下一首曲

在京为官

1308年,张养浩回京被受予担任监察御史,在担任监察御史这段时间,张养浩秉公执法,直言上谏,当朝廷准备设立尚书省的时候,张养浩直言进谏,表示不同意,但是最终尚书省还是设立起来了,张养浩又上书说这是变法乱政,将祸害天下。但是他这些奏折却根本到不了皇帝那里便被扣留了。

后来,南郊祭祀,本来是皇帝要亲至才行,但是皇帝称自己身体不舒服,便派遣大臣来代替自己祭祀,结果当天忽然刮风,许多人被冻死,张养浩在祭祀场所喊道:“找错误的人来替代祭祀,所以上苍变化气候以示皇帝。“这时候,张养浩得罪了当时的当朝宰相。

1310年的时候,张养浩呈上了一封万言书,直言进谏朝政“十害”,包括赏赐太多、刑禁太疏、名爵太轻、台纲太弱、土木太盛等,最终因为“言皆切直”,“当国者不能容”,先是被免除了翰林待制,后又编织罪名,将他贬为平民,永不得复用。

张养浩眼见事态严重,于是连忙改换姓名,逃出大都。

张养浩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完成了《风宪忠告》的创作,《风宪忠告》主要是张养浩针对监察官员提出的一些工作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便是要严于律己,监察别人,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自己,监察官员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谋私利,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不可愧对朝廷给与的信任。

其二便是台谏合一,台是台官,谏是谏官,台官,主要职务是纠弹官邪,监督官吏;而谏官侍从规谏,是讽谏君主的官员,张养浩认为台谏合一,更对国家有益。

“台宪之职,无内外远迩之分,凡有所知,皆得尽言以闻于上。虽在外,苟知居中者非人,纠而言之可也;虽在内,苟知外官者不法,纠而言之亦可也。大率惟务尽公无私,斯得之矣。”*

其三便是监察原则,张养浩提出想要真正行使好监察工作,一是要注重询访,一是要明慎用刑。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真正履行好自己的检察使命。

戏说张养浩:用一生写下一首曲

尔后大约在1311年,武宗驾崩,仁宗即位。仁宗即位以后特别欣赏张养浩的才能,于是任命他为中书省右司都事,随后为翰林待制。

1315年,元朝举办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张养浩以礼部侍郎的身份一同参与主持,张养浩建议朝廷考试不应该太严,毕竟是第一次科举考试,还是应该广纳人才,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后,1320年,张养浩被任命为参议中书省事,仁宗去世,英宗继位。1321年,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

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说:

“世祖执政30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廷中更应当谨慎。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英宗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下令赐给张养浩钱财布匹,来表彰他的正直。

六月份,时任参议中书省事的张养浩突然辞职了,理由是父亲年迈,需要奉养,遂还乡。后来朝廷召任他为礼部尚书,张养浩不拜。

张养浩在家闲居8年,过着安稳平静的日子,每日与友游山玩水,吟诗作曲,朝廷七次征召,前六次都遭到他的拒绝,直到第七次才应诏。

张养浩在担任参议中书省事时完成了《庙堂忠告》,《庙堂忠告》是张养浩结合自身经历为身居高位的显赫官员所提出的施政意见。

其一是修身,儒家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张养浩认为,官至高位时自身的品德将会受到影响,因此一定要善于修身,才能更好地为官。修身乃为官之本。

其二是识贤用贤,张养浩在《庙堂忠告》里以建造宫室和缝制裘衣为例讲明了人才的重要性,因为无论是建造房屋还是制作裘衣都需要许多人才来完成,治理一个国家更是需要更多地人才。

其三是重民保民,这一定就不需要多介绍了,因为为官不为民,为官不重民,那就没资格做官。

最后一点是要有远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朝廷的大官,他们是是这个国家的大脑,如果他们没有远虑,那么这个国家在未来一定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戏说张养浩:用一生写下一首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29年,在老家安度晚年的张养浩接到了朝廷的任命,他本想像以前那样拒绝了是,然而这次,他不能拒绝,关中大旱,黎明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张养浩当机立断,变卖了家产,前往陕西任职,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没有回到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向上天祈祷下雨,白天就外出救济灾民,没有丝毫的懈怠。

最终卧病在床,病逝于任上,享年60岁。

在其死后,追封为滨国公,谥文忠。后人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从最初的东平学正到中书省参知政事。

张养浩的一生可谓是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一个官员,他始终将百姓放在心上,他没有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忘记了百姓。李士瞻曾赞其曰:

“禀天地正大之气,学圣贤正大之学,蕴之而为道义,发之而为文章,推之而为政事、功业,无一而非正大之寓也。

他10岁立志读书,19岁一首《白云楼赋》立志为官,60岁身死任上,终其一生都是在立志为民。

如果说,用一句话来评价张养浩,那么“一个好官员”,五个字足矣。

什么是好官员,其实很简单,心有百姓,呵护百姓,便是一个好官员。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东平学正升到中书省参知政事,张养浩一直秉持着他的初心,立志为民。当他身居高位时,没有为自己谋私利,而是一直牵挂百姓,牵挂天下的安宁。

一本《三事忠告》政论集道尽了张养浩的为官准则。

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散曲道尽了张养浩的伤民情怀。

而他的一生也道尽了对百姓的仁爱。

在封建社会,纵观上千年的历史,像张养浩这种一心为民的官员又有几个人呢?

相关阅读

  • 戏说张养浩:用一生写下一首曲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那是1329年,年近60岁的张养浩在大明湖边的一所住宅每日与三五好友泛舟湖上,饮酒赋诗唱曲,好不快活,朝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