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对于张若虚这个人,可能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但《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会背诵的人都不在少数。
闻一多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千古绝唱,冠盖全唐!
评价如此之高,不知道李杜他们怎么想?
然而,如此好诗,从唐至明,却一直名不见经传,就如同它的作者张若虚一样。
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
直到张若虚死后一千多年后,才让一个叫王闿运的人翻出来,展示在国人面前。
王闿运是清末民初的一代诗文大家,杨度、夏寿田、廖平、杨锐、刘光第、齐白石等人都是他的弟子。
不用多说他的成就,单看他弟子们的名头,就知道他到底有多厉害。
王闿运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是: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一句话把诗和作者捧上了天。
《春江花月夜》一亮相,很快红遍了大江南北的文坛学界。
后来的闻一多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中更是把它夸到了极致:
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的一个旧题。
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诗,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
《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但《春江花月夜》到底是哪位的首创,说法不一,没有定论。
因为张若虚的这首诗太过耀眼,所以《春江花月夜》几乎就成了他的专属标签了。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像个“隐形人”似的,给世人留下的印记非常之少。
籍贯、出身、生卒年、人生经历等等,都是一片模糊。
他只留下了两首诗,一首是爆火的《春江花月夜》,另一首是籍籍无名的《代答闺梦还》。
关于《春江花月夜》的来历,还有一段神话色彩的传说:
故事始于唐中宗神龙二年,横跨唐朝由盛及衰的半个世纪,穿越人、鬼、仙三界,说诗人张若虚27岁那年在上元节明月桥边邂逅了名门闺秀辛夷,两人一见钟情,但还没来得及相互倾诉衷肠,张若虚就被鬼差给抓走了。
后来阎王知道是抓错了人,就让张若虚赶紧再投胎转回人世。可他不干了,因为这样的话,他就会错过与辛夷携手连理的机会。阎王软硬兼施都不成。后来,他的行为感动了得道成仙的曹娥,在她的帮助下,27岁的张若虚死而复生,与66岁的老妇辛夷在明月桥下再次相见。张若虚有感于离情别绪,吟出这首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全诗共三十六句,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以月为主体,将月下的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在作者的笔下,时间被诗化,江月有愁,流水无情,时间亦如滔滔江水,一去不回。借助江月,把春江月夜渲染得如此深情凄美,如梦如幻,将游子怨妇的离愁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除张若虚外更无他人。
全诗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节奏感强烈而优美,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和谐。
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闻一多不吝美誉之词:“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这首诗没有入了典籍,却被作为乐府歌辞传唱了数百年。
我只想说:
江月依旧,诗篇不朽。
这是一个奇迹,是一个关于美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