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时间的力量,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在车道间辗碎凹凸。雕塑记载着的,不仅仅是一截时间,更是荣耀,是气度,是精神,是邹家人的灵魂。如今,让我们从漫长的岁月中站起身来,重新走进雕塑,用对祖先最深沉的敬意,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中国照相机之父”——邹伯奇
邹伯奇,广东广州府南海县大沥镇泌冲人,中国清代物理学家、学者、中国近代科学先驱。邹伯奇17岁的时候开始研究光学。于1844年制成中国第一台照相机,邹伯奇也因而被世人称为“中国照相机之父”。他还制造过望远镜、显微镜、七政仪等仪器,为中国仪器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的贡献。
1994年,在邹伯奇曾孙邹孟才的带领下,泌冲村在村旁修建了一座伯奇公园,并为邹伯奇立像,用以纪念先祖邹伯奇功绩。邹伯奇铜像下有“伯奇铜像”四个大字的落款,是前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所题。
中山大学创始人——邹鲁
邹鲁,原名邹澄生,广东省大埔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革命党人,中山大学校长。曾多次领导革命,撰写多部革命著作,为革命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他创办中山大学,并任中山大学校长,十多年内,培养毕业生近五千人,学子散於世界各地。
2004年中山大学80周年校庆时,校方在图书馆五楼设立邹鲁校长纪念室,并立铜像以资纪念。邹鲁子女邹永和邹方向中大捐赠了邹鲁的部分遗物,包括书画作品、照片、来往信札等。
起初邹鲁铜像的底座为木质,2010年清明节前,中山大学将邹鲁校长铜像和图书馆内其他教授铜像的底座全部更换为黑金刚大理石底座。
犀利之笔求光明——邹韬奋
邹韬奋,祖籍江西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近代中国记者和出版家。
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九·一八”事变后,韬奋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先后创办11种进步刑物《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等。
1944年11月15日,毛泽东同志为邹韬奋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感动人的地方”。
1949年7月周恩来同志题词“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朱德同志题词“韬奋同志爱国志士,民主先峰”。
为纪念韬奋先生,1985年,经中央宣传部批准,在纪念邹韬奋诞生90周年之际,邹韬奋先生塑像落成于余江县城镇街心花园。
2012年12月20日,邹韬奋铜像迁建工程完成暨揭幕仪式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铜像于2005年落成,经过迁建,新址位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入口广场。
战斗英雄——邹光炳
邹光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55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2017年3月28日,邹光炳将老英雄邹光炳的骨灰从武汉移放到了淄博黑铁山烈士陵园内。黑铁山烈士陵园安葬着当年与邹光炳一同奋战过的战友的骨灰,在黑铁山起义80年后,战斗英雄们又重新“相聚”。
法律“燃灯者”——邹碧华
邹碧华,江西奉新人,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毕业,法学博士,高级法官,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曾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务。
邹碧华一生致力于法律事业的改革和前进,主持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司法改革,提出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 ,主持开发上海律师诉讼服务平台 ,主持开发信访监控管理系统,著有《要件审判九步法》《法庭上的心理学》等法学著作。
2015年12月11日,邹碧华铜像落成仪式在上海法官培训中心举行,该铜像由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家袁侃创作,长1米,宽1.3米,高1.73米。铜像邹碧华下方树立着一支蜡烛,象征着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燃灯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