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点击“蓝色”关注
香河方志
1909年,1岁
1月7日(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生于香河县河北屯镇石庄(1958年11月划归天津市武清县管辖),一兄一妹。父亲张万福,母亲蓝氏。兄张璞,字一真,历任香河县县立小学校长、教育局局长,对张中行的人生选择影响很大。
1912年,4岁
患病,高烧,几死,已经停于席片之上,赖大祖母慈心佑护,抱在怀里,转危为安。
1916年,7岁
春,上小学,就读于乡绅石显恒所创之镇初立小学。课程有国文、算术,教材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石印本共和国教科书。教师刘瑞墀,前清秀才。据《尚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拟学名“璿”,字仲衡。
1921年,13岁
就读于初小扩建的镇立高级小学。课程有国文、算术、史地、自然、音乐、图画、体育。期间,养成浏览习惯,广泛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今古奇观》《说岳全转》《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粉妆楼》《七剑十三侠》等中国古代小说,尤其钟爱《聊斋志异》。
1924年,16岁
7月,高小毕业。从长兄主意,决定考通县师范学校。适逢青龙湾决口,交通阻断,投考未成,在乡里闲居一年,务农,读书。
1925年,17岁
暑期,由长兄率领香河县五六人投考通县京兆师范学校。考生200多人,录取40人,同行者仅张中行榜上有名。在校6年,课程有国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博物、体育、音乐、图画、手工以及教育、心理、教学法、法制、医学等。课上学习新知识,课下阅读。长期经营学校图书馆,得以阅读中外文学作品。
1926年,18岁
春,以冯玉祥为代表的国民军与直鲁联军混战,学校停课,汽车停运,步行60公里回家,为平生走路最远的一次。冬,与父母包办的“娃娃亲”武清县沈氏女成婚。婚后育儿、女各一。张在生活上一直给以补贴,直至80年代去世。
1928年,20岁
暑期后,京兆师范学校更名为河北省第十师范学校;始记日记。
1931年,23岁
6月,河北省第十师范学校毕业。因不想教书而进京报考大学。7月,考取北京大学文学院,以此受到家乡人的敬慕,称之为“二先生”。8月,到沙滩北京大学报到,入读中国语言文学系。暑假末,结识杨成业。杨17岁,反对包办婚姻离家谋独立,托人请张谋得香河县立小学教书,书信往来定情。
10月,“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参加200多人组成的北大学生南下示威团,乘车到南京,示威游行,被捕至孝陵卫军营关押,后遣送回京。北大期间,所学趋于中国古典。在治学上追求怀疑和追根问底,毕业前后确立志向探讨人生哲学。
1932年,24岁
春,杨成业由香河回北京,与张在北京沙滩银闸北口路西大丰公寓租房而居。张求学穷困,杨出去工作,二人常因琐事争吵。杨改名“君茉”,又改名“君默”。20世纪50年代发表《青春之歌》时署名“杨沫”。4月,张中行在北大第三院风雨操场聆听章太炎号召青年拯救国家危亡演讲。暑期,杨沫于京郊小汤山产一子,取名“萍”,一岁半,患白喉夭折。感情平复后,二人度过了一段贫困却平静安谧、和睦融洽的生活。
1933年,25岁
1月16日,购乾隆五十年重印青柯亭本《聊斋志异》,陪伴终生。选修刘半农“古声律学”,旁听者众多,选修者只有张一人。杨沫开始接触革命青年,阅读革命书籍,二人产生分歧、隔阂。
1934年,26岁
年初,顾颉刚创办《禹贡》会刊,张参加,作《香河小志》。
1935年,27岁
北大毕业,以名字难认,故将“仲衡”二字去人去鱼,改名“中行”,恰合孔子“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狷狂乎!”(《论语•子路》)之意。8月16日,至天津南开中学教书,开始语文教学生涯。
1936年,28岁
春,杨君默再次到香河教书,与革命者马五江(后更名马建民)过从甚密,遂将杨接到天津,“已经有了隔阂”。不久张被南开中学解聘,携杨回京,由同学王崇武介绍,在私立进德中学代国文。为“使无尽的苦有尽”,与杨分手。5月9日,于天津南开作《北平的庙会》,刊于12月宇宙风社出版的《北平一顾》。9月,经北大同学李耀宗介绍,至保定私立育德中学。10月10日,由同事李列武陪同,至容城相亲,女方李芝銮,系李列武堂姐之女,白洋淀大北流村人,世家出身。12月上旬,回京成婚,旋回保定教书。11月,杨君默产一女,因杨追随马参加革命,后寄养在一徐姓老乡家。
1937年,29岁
“七•七”事变爆发,保定沦陷,育德中学毁于战火,存物荡然无存,只带出一口绿色帆布箱子,1928年暑期起近10年的日记遗失。9月初,经同学李九魁的熟人介绍至北京布商南长街杨宅教家馆,月工资25元。9月24日,妻临产,倚仗李九魁典当衣服相助入院,产一女,即长女张静。
1938年,30岁
春,由白塔寺迁往鼓楼以西,租住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北40号李宅。在此宅院度过31个春秋。就近至北京鼓楼民众教育馆就职,任阅览部主任,月工资60元。亲自整理图书。半年后,改任教学部主任。此后大量购书,阅读方向由东改西,主要阅读西方思想著作,深受罗素、穆勒、弗洛伊德等的影响。同时,为张子杰所编期刊写文章,文章皆不存。夏,辞家馆教职。秋冬之际,传周作人出任伪职,张遵爱人以德古训,写信给周,表达忧虑和劝谏。
(未完待续)
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