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王昭君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历来以昭君故事为题材的诗歌、戏剧作品不胜枚举。
传为东汉末蔡邕著的《琴操》载:昭君,齐国王穰女。端正闲丽,未尝窥门户。穰以其有异于人,求之者皆不与。年十七,献于元帝。....积五、六年,帝每游后宫,常怨不出。后单于遣使朝贡,帝宴之,尽召后宫。昭君盛饰而至,帝问欲以一女赐单于,能者往。昭君乃越席请行。....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单于死,子世达立,昭君谓之曰:‘为胡者妻母,为秦者更娶。’世达曰:‘ 欲作胡礼。’昭君乃吞药而死。”《西京杂记》曰:“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案图召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帝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方重信於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按其事。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艺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樊青,尤善布色。同日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京师画工於是差稀。”“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红颜落雁香空老,残梦依稀化逝花。胡汉亲和柔骨献,怨伤弹泪溅琵琶。”咏王昭君的诗多为怨诗,表达自古文人对王朝羸弱,靠女子换取和平的屈辱体悟。
以上或为野史传说,或为文学创作。《汉记》、《后汉记》中对王昭君的记载见于《元帝纪》、《匈奴传》、《南匈奴传》等。廖廖数语,且多有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呼韩邪单于是因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三单于并立“,且被郅支单于打败,不得不借助汉朝的力量平定内乱,统一匈奴,所以才“愿婿汉氏以自亲”。对于汉元帝和呼韩邪来说,女人只是政治婚姻的附属品,匈奴需要汉朝的军事力量,汉朝需要维持暂时的和平,至于和亲的人是谁,其实并不重要。因是匈奴提出和亲,汉朝暂时处于强势地位,没有必要让公主去和亲,至于宗室之女,肯定也会费一番周折。不知让已选入掖庭的“良家子”——自己的准妾去和亲是不是汉元帝的首创,反正他是不在乎的——他的女人太多了。事实上,自“昭宣中兴“后,从元帝开始,西汉王朝就走向了衰落。他是一个宽柔懦弱荒淫的帝王。范烨《南匈奴传》中关于这次和亲的记载较富于戏剧性,可能也是后世昭君因不肯贿赂画师而致无宠,后自请和亲的原始素材。不管怎样,“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踏上了和亲的路。
昭君会被送去选宫女,家境也许好不到哪里去。若是家世显赫,汉元帝肯定不会不闻不问。或许是家里需要这个“丰容靓饰”的女儿去宫庭搏一把富贵,也许是家中再也养不起一个女儿,也或许是地方官员威逼利诱,想用女子邀功……无论什么原因,古往今来,进“吃人”的后宫总是女子的大无奈。贾元春说后宫是“见不得人的去处”,可见一斑。何况昭君根本无宠,在宫中的日子定是日夜煎熬。在后世诗作中,昭君多是柔弱哀怨的形象。但我宁愿相信她是一名坚毅果敢的女子,世界从没有给过她选择的权利,她却一直在努力改变命运。
路上走了将近一年。她就是一束孤蓬,被大漠的风烟卷到了匈奴王庭。在这里,等着昭君的不只有陌生的环境,还有呼韩邪的后宫。她的封号为“宁胡阏氏“,但无疑,呼韩邪有很多“阏氏”。在《汉书.匈奴传》并不详细的记载中,“呼韩邪嬖左伊秩訾兄呼衍王女二人”,他很宠爱呼衍王的两个女儿。“长女颛渠阏氏,生二子……少女为大阏氏,生四子。又它阏氏子十余人。”昭君嫁给了一个有很多女人,很多儿子,且年龄比她大二十多岁的,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异域男子。《汉书》说昭君生一子,《后汉书》却说生二子。因和亲后不到两年,“呼韩邪病且死”,生二子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呼韩邪在世时,也许曾把昭君当成是汉朝送给他的礼物,给过相应的荣宠,但肯定是没有爱的。政客哪有爱情。他在立颛渠阏氏还是大阏氏的儿子继任单于的问题上纠结,并没有为昭君安排后路,继续任其飘零。呼韩邪死,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单于。“ 复株累若单于立,遣子右致卢兒王醯谐屠奴侯入侍”,新的单于遣子入汉为质,说明当时匈奴还不能与汉为敌。至此,昭君的和亲任务其实已经完成。但是命运从来不肯轻易放过她。新的、更致命的磨难来了。呼韩邪的儿子、新单于“欲妻之”。对于一名接受过儒家教育的封建时代的女性,这是怎样的一种风俗啊,让她如何接受?她多想回家啊,即使那个家从来没有爱过她。“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元帝竟残忍地拒绝了一个弱女子在千里飘零、完成使命后回归故土的卑微请求!也许是为了与匈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许只是将人命当草芥,但肯定是不在乎一个女人的死活的。所以后来马致远的《汉宫秋》将昭君与汉元帝的关系塑造成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更甚于贞节烈妇“昭君”为了元帝自尽,就更显文人的残酷,礼教“吃人”,妙笔可生花,也可下毒。
至于后世说昭君“一身连逆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美人一曲安天下,愧煞貔貅百万师。” 更是将昭君和亲的作用无限夸大,将她绑上了道德的至高地。即使没有昭君,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匈奴与汉也起不了干戈。说昭君维持了匈奴与汉近60年的和平,事实上她只活了三十几岁,且儿子也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一旦时机成熟,匈奴还是会犯汉。
史书上昭君有时是名“樯”、或“墙”,字“昭君”,有时是名“昭君”,字“嫱”,晋人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又作明君。也许她只是一个姓“王”,名字不详的女性,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中。有来处,却没有归路,一生漂泊无依,曾顽强抗争,却被王权和时代一次次无情碾压。没有人爱她,那个世界没有给过她温暖,也没有给过她选择;她是一只孤雁,半生在胡天悲鸣;她是一曲美的悲歌,千百年来,只有斜阳脉脉照着她的青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