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历史是一个斗争的过程,其结果——不管我们把这些结果判断为是好还是坏——是一些群体直接或间接地,通常是直接多于间接,以牺牲另外一些群体获得的。失败者买单,苦楚是历史本身所固有的。
——E.H.卡尔《历史是什么?》
壹
作为史上首位太子爷,扶苏的命运可谓悲惨凄凄。
对他来说,“太子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他在父亲始皇快要驾崩的时候成为太子。然而光环去得也快,始皇尸骨未寒,他就紧随其后,还没等到见所谓的太子聘书就命丧黄土高原。
当年一统天下后,秦始皇梦想自己能够长生不老,于是开始一次次地巡游天下。然而,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在河北邢台突生顽疾,长生不老之梦破碎在了他最后一次巡行的路上。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没有忘记曾经被他派到基层去锻炼的大儿子扶苏。于是,他让赵高写遗诏“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让他将兵权暂时先移交给蒙恬,速回咸阳打点自己的丧事以及继承帝位。
然而,还没来得及送出去,梦想长生不老的始皇便一命呜呼了。
这下,赵高和李斯这些以前与扶苏有过节的实权派人士可逮着了机会——当年秦始皇不满一些儒生对自己和江山的评论,在李斯等人的鼓动下,要将400多名儒生坑杀。扶苏知道后力劝始皇,“天下才安定不久,边境危机还未解除,况且当今文化人都尊孔,如果用法将他们置死,有可能导致天下大乱。”最后,扶苏未能阻止悲剧发生,反倒是跟李斯等人梁子越结越深。
于是他们篡改了遗诏,拥立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新一届帝国接班人。同时,模仿始皇口吻另写了一封遗诏给扶苏,在其中列举了扶苏以及大将蒙恬的过错,让他们自行决了断。
宽厚的扶苏接到父亲讣告后悲痛不已,二话没说就要自杀。
站在一旁的蒙恬心细,劝说道,“你老爸这么多年都没有立太子,他让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而让你做我的监军,这是在考验你啊! 如今,只有一个使者来,万一里面有诈呢?是不是应该核查一下?”
然而宽厚的扶苏去意已决,“父亲要儿子死,肯定是有其中的道理的。”
扶苏死后,赵高、李斯等人自然是非常高兴。在处理好始皇丧事后,“太子”胡亥便成为了二世皇帝,而赵高担任了郎中令,权倾朝野。
于是,在生前都不知道自己成为太子的扶苏,死后在史书里也只是被尊称为“公子扶苏”。
可以说,“太子”这个角色的苦难底色由此奠定,而没有给太子开好头的扶苏,如今更多活在诸如《秦时明月》之类的动漫世界里。
贰
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的《马球图》是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这幅反映唐朝马球运动的墓道壁画,是1971年从陕西乾县的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
墓道里的壁画可不只这一幅,反映唐朝外交盛况的《客使图》、反映皇家狩猎日常的《狩猎出行图》,都在无声讲述着这尊千年古墓主人的身份显赫。
不过,与华美壁画形成反差的,是李贤凄惨抑郁的生平——作为武则天和唐高宗的第二个孩子,他在20岁成为太子,但前后加起来只干了5年,最后被罢免发配到巴州,29岁时被亲娘弄死。
介于身份特殊,他在去世时被以亲王规格下葬,直到27年后,登基即位的四弟唐睿宗李旦下旨,以太子规格重修李贤墓,这才为后世贡献了那些珍贵壁画。
李贤的悲剧来自原生家庭,具体说来,是因为他妈武则天。
武则天跟唐高宗生有四子,老大李弘被立太子没多久,在23岁时突然死亡,这才轮到了20岁的老二李贤。
李贤从小有学霸潜质,幼时熟读《尚书》、《礼记》、《论语》,读到“贤贤易色”一句,因为喜爱反复吟诵,乐得唐高宗变身望子成龙的普通父亲,向司空李勣炫耀,这孩子“聪敏出自天性”。
在太子任上,李贤表现也不错:给短期离京的老爹当监国,引得群臣夸赞;在任一年后又被老爹赞为“国之希望“,赏了绢帛五百锻。他还颇有情怀,带着一帮太子党张大安、刘纳言等人注释了南朝宋人范晔苦涩难懂的《后汉书》。
可惜,这部耗时六年的《后汉书》编成之时,太子李贤已经因为谋反的罪名被贬为庶人。
据说这跟公元679年去世的明崇俨有关。根据《新唐书 明崇俨传》记载,这是位能制造盛夏飞雪、隔空取物、号称能驱鬼神之人。这样的神人自然也受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信任——去世之前,他已经官至正谏大夫。
但这样一位神人,居然被杀了。
宫闱之间流传的说法是太子下的手。明崇俨在世时是不看好太子的,他告诉武则天:你的第三个儿子英貌最似高宗,老四也不错,有贵相,老二太子不堪承继重任啊。
太子李贤自然是不爽的。他有没有对明崇俨下手,史料没有记载,但显然他亲娘相信了——她大义灭亲地对高宗说道“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
最后,《资治通鉴》这样记载了李贤被废的理由之一:“太子颇好声色,与户奴赵道生等狎昵”。翻译成白话就是,好色的太子和自己的家仆赵道生鬼混——请记住“赵道生“这个名字,因为在武后遍寻证据而不得时,此人向武后举报“太子使道生杀崇俨”,李贤之罪由此坐实。而从自家马房内搜到的数百具铠甲,则为李贤增加了一项无法翻身的“谋逆”之罪。
25岁的李贤被废之后,老三李显继任了太子——这似乎又是另一场悲剧了,高宗驾崩后,李显顺利即位,但皇位还没坐热乎,一个多月后就被亲妈废黜,撵出了长安。
有三个哥哥血淋淋的教训在前,等到老四李旦出场时,自然就是胆战心惊谨小慎微了。李旦的傀儡皇帝身份,最终随着武则天在公元705年驾崩而终结,老三李显再次登上皇位,把二哥陵墓从巴州迎回。
五年后,唐中宗李显驾崩,老四李旦重登皇位,成为唐睿宗,地位巩固之后,他追封了二哥李贤的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还请来能工巧匠重修了陵墓。
这位生前郁郁寡欢的太子,算是有了体面的归宿。
叁
太子难当。
爱新觉罗·胤礽大概是对这句话最有感触的太子了。因为老爹康熙皇帝太长寿,胤礽在太子位上蹲了足足37年,经历过两次被废,最终还是没能继承江山大业,留给后世最鲜明的两个标签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子、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太子。
时间回到 1708年9月。
在水草丰茂的木兰围场布尔哈苏行宫,账外马蹄杂乱,账内群臣慌乱。刚刚,悲恸不止的康熙从龙椅上摔落了下来,此时,刚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理由被罢黜的33岁皇太子胤礽长跪在地。
那是胤礽第一次被废。
胤礽是有过一手好牌的——不到2岁就成为太子,儿时聪慧异常,4岁熟读《四书》,身边有名师张英和李光地悉心教学,老爹康熙注重早教,很早就开始培养他的领导力,10岁不到,他就开始跟着康熙到各地巡游,视察民情。
康熙很宠他,在外出差时总不忘给他写信,一旦回信慢了就不踏实,因为“情之最亲者,莫过父子“;胤礽得了风寒之类的小病,康熙就担心得睡不着觉;出征塞外看到新鲜玩意,就下旨送回京城给太子,顺便让太子寄回几件旧衣物,以解相思之情。
可以说,胤礽是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了。
他早期表现也很好。比如1696年正月,康熙御驾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这一去就是将近10个月,他将稳定大后方的任务交给了22岁的胤礽,告诉群臣“凡事要听皇太子的,如果实在有重大事件拿不定主意的,由大臣们商定后,上交给胤礽审批。”
打小饱读诗书且混迹在京城,胤礽知道官场的复杂性。于是,心思缜密的他,处处小心,无论大小事都去咨询百官。等康熙凯旋北京时,听到的是“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
康熙大喜,亲笔写道:
“在我离开的时间,胤礽所做的事情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我非常高兴。有他在北京处理政务,比泰山还要牢固,我在外边打仗,也十分放心。这是我和天下人的福泽啊!”
此后的很多国家重大公开活动,都有胤礽出面,不到而立的胤礽可谓顺风顺水。
但时间改变了一切。
一方面,在骄傲和焦虑的双重影响下,随着在位时间越来越长,这位皇太子有点沉不住气了;另一方面,同样觊觎皇位的其他皇子们也都不是善茬,逮住机会就忙着给太子下绊子,找老爹打小报告,日积月累中,战斗经验日趋丰富。
同时,帝王之心深不可测,对于太子在朝中的权势,康熙心里多少也是有些担忧的。
种种因素之下,恼火的康熙第一次做出了废黜太子的决定,将他幽禁咸安宫,但清醒过来后,又在两个月后将其复位——毕竟当时太子还没有表现出谋逆野心。
等到第二次废黜时,这对父子多少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味道了。太子确实搞了些结党的勾当,意图早日即位,让康熙心灰意冷。
于是,复位不到一年的胤礽再次被废。1712年9月30日,从塞外回京的当天,康熙便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
这位好面子的皇帝后来这样形容二废太子时的心情:“毫不介意,谈笑处之“。全然没有了当年父慈子孝的温情脉脉。
肆
作为江山社稷的继承者,太子大概是古代最有前途的职业了。
但毫无疑问,最美的风景往往意味着最难的路。从皇子到太子、从太子到皇帝,这两段路都伴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首先你得赢在起跑线——要么有位出身正统高贵的母后、要么有位深得皇爷爷喜欢却英年早逝的父亲。比如唐太宗立李承乾为太子,完全就是看在他老妈长孙皇后的面子上;明太祖朱元璋刚登基就立了13岁的长子朱标为太子,结果后者没熬到登基,37岁就英年早逝,搞得朱元璋太伤心,继而执着地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当皇太孙。
这还只是第一步。此外,你还得身体好,能扛过感冒,躲过天花,否则即使当上了太子,最终也只能在对皇位的深情凝视中憾别人世。
太子任上也危机四伏。
把“史上最危险的职业“这个评价送给太子毫不过分。太子往往会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出席国家外交场合,在皇帝外出巡游或征战之时,代为处理国事,有些开明的父皇还会让他们结交一些大臣,在朝中树立一定的权威。
但局势总是变幻莫测。做得太好,容易招致皇帝疑心,被别有用心的人参奏为有野心,想早日登基;做得不好,又会被皇帝和群臣质疑没能力,后面也总有一大把排队的皇兄第在摩拳擦掌。
工作太难搞,天命在身又无法请辞,于是,有些任性的太子就搞出了花样作死的玩法。比如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叛逆的他模仿突厥人、私建豪宅、终日与宦官玩乐,甚至还宠幸了一名“美姿容、善歌舞”的男歌妓,最后落得个被贬为平民、流放黔江的结果。
贬黜、幽禁、流放……翻阅历代太子的故事时,这样的词语屡见不鲜。“太子”就像一个魔咒,没有掌握咒语的人,即使被命运安排到了位子上,最终也会沦为牺牲品。好点的下场是是流放贫瘠之地,次之则囚禁终身,终极倒霉结局则是命丧黄泉。这下面的名单有很多,比如因巫蛊之祸而死的西汉戾太子刘据、被弟弟抹了脖子的杨勇和李建成等等。
真正能顺利登基、立下新丰功伟绩的太子,才是这场权力游戏的最终赢家。比如明成祖太子朱高炽、汉惠帝刘盈。而那些没能成为好皇帝的太子,终究不会被后世铭记。
当然也有特例。
比如南梁那位1岁就被立了太子的美男子萧统,后世对他的评价与李煜类似:错生帝王家的伟大词人。在太子任上,他召集当时的文学翘楚编撰《昭明文选》,后来这本书成为唐宋文人学士的文学教材,有了“《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
可以说,一百位太子就有一百种生存或灭亡之道。只可惜,世代勤劳的史官们记录下了封建王朝的兴衰跌宕,却没人好心整理一部《太子生存奋斗实录》帮助后来者。
否则,如今互联网公司们的“太子们“,也就有章可循了——毕竟,随着时间推进,中国互联网的创业一代们总要退休,遴选接班人将成为影响企业命运的关键问题之一。
事实上,这条路上已经有不少年轻人留下脚印,比如20多年前的孙宏斌、几年前的李明远、这两年的俞永福、任宇昕等等,虽然有些”太子“是内部认可的,有些”太子“之名只是媒体戏谑,但古往今来,接班人这个角色,都是蕴含着古老中国智慧的高级技术工种。
天下没有好当的太子。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