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原文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相吕仓,国人不说也。君有闵闵之心。
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己,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春秋》记臣弑君者以百数,皆大臣见誉者也。故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也。故众庶成疆,增积成山。”周君遂不免。
译文
东周昭文君免除了工师籍的相国职务,而改用吕仓为相国,东周民众对吕仓表示不满。东周昭文君为此感到很忧虑。这时吕仓的说客对东周昭文君说:
“国家每做一件事必然是有毁谤也有赞美,忠臣把毁谤都加在自己身上,而把赞美都归于君主。宋国的君主强占民众耕作时间建造自己的游乐台,而遭到民众强烈地非议,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忠臣代他受过。后来,忠臣子罕代他受过,辞去相位而改任司空,民众就非议子罕,而赞美宋君。
在齐恒公的宫中,一共拥有7个市场和700个妓院,齐国人都斥责他,于是齐国相国管仲就故意在自己家筑台,并命名为“三归台”,目的就是为桓公掩饰过错,自己并非有意招民众骂。
《春秋》一书记载臣子杀死君主的事可以百数计算,他们都是很受赞誉的大臣。由此可见,重臣享有盛名,并非国家之福。所以常言道,‘众多成强,增高成山’。”东周昭文君才放弃了免去吕仓相国职位的想法。
后学浅见
东周昭文君换掉相国有点突然,没有做好舆论准备。工师籍应该在东周经营了很长时间,有很雄厚的民意基础。很多人明里暗里喷吕仓,实际上是喷昭文君,对昭文君的相国任命不满。工师籍有没有引导舆论,不是很清楚。舆论对昭文君和吕仓很不利,昭文君有改变任命的想法,但是又不愿意朝令夕改,很难受。吕仓现在骑虎难下,要想办法。
吕仓的说客,说了宋国、齐国的事情,就是告诉昭文君,喷吕仓,没事。至少这些人还不敢直接喷昭文君,问题不大,让他们喷。但是这些人为工师籍打抱不平,可不是好现象。以前那些杀死国君的,都是得到很多人赞扬、拥护的人。
东周昭文君水平一般,对工师籍没有把握,听到说客这么说,就坚持了原来的任命。恐怕以后日子不好过了,吕仓和工师籍还要斗法,昭文君夹在中间,很难受。上一篇就是吕仓和工师籍斗法,各位看官有兴趣可以翻看,不知道什么原因,本篇被作者写在了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