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第21集,张小敬和檀棋在马车上念了一首诗。
我一听,荷,这才是真正的“侠义之士”。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就是侠士“解人之难”之后“不求回报”的节操与气概。
当然很多朋友都知道,这是李白的《侠客行》。前段时间刚好在读郁贤皓先生30卷《李白全集》,仔细想想,不对了。
不对在哪?
这首《侠客行》是天宝三年(744年)夏天写就的,这一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归山”后,路遇杜甫、高适,一起漫游到信陵君故地,而有感于次所做的一首诗。
但是,剧中的时间是天宝三年(744年)的正月元宵节。
哈哈哈,也就是说,张小敬在念完这首诗的半年之后,
李白才写就了这首《侠客行》。
李白喜欢三样东西——酒、月、剑。
这三者一方面代表了浪漫,一方面代表了狭义。余光中有一首诗叫做《寻李白》,里头有一句大家都很熟,“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是一个剑不离身的诗人,他的内心是一个游侠者,他想做的是仗剑天涯、安定天下之后,“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在我看来,古人的诗词就是我们今天的散文,古人诗词的用典就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举例。而一切事例和用典都是为文章和诗词的主题服务的。
那么,张小敬念的《侠客行》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在《侠客行》中,李白就用朱亥、侯嬴的故事来举例,表达自己的报复,表达了自己的对这些侠客的仰慕之情。
那么《侠客行》里到底讲了朱亥、侯嬴什么样的故事呢?
战国则有四公子: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其中魏公子信陵君为最贤,其门客三千、颇有威望。而《侠客行》就讲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进攻并包围赵国都城邯郸,信陵君的姐夫赵平原君向其他东方五国求救。楚春申君虽带兵前去救援,但畏虎狼之秦而故意迁延不进。魏王一开始也派兵支援,但同样摄于秦兵之威,也命令老将晋鄙屯兵汤阴,停止前进。
关键时候,魏信陵君采用了智囊候羸之计,窃得兵符,候羸自己因年老,无法同往,并自刎于车前,用魂魄为信陵君送行。
但当信陵君前往晋鄙军中调兵时,却遭到晋鄙的拒绝,信陵君的门客朱亥直接锤杀了晋鄙。在成功掌控军队后,信陵君进行了一番精彩的战时动员,“父子同在军中,父回,兄弟同在军中,兄回,独生子回家侍奉父母。有疾病的,留下医治。”
他将十万大军精编为八万,其后率领八万精锐,赶到邯郸城下,如虎入羊群一样,大破秦军,解了赵国之危。
后来,秦王想骗信陵君入秦,信陵君不去。但魏王却命令朱亥出使秦国,秦王爱其勇猛,想收为己用。朱亥不肯答应,秦王便将他放到了老虎笼子里。他大吼一声,怒睁双眼,老虎都吓得趴在一边,没有一个敢接近他的。朱亥知道秦王残暴,自知不免,终于自杀身亡。
李白的《侠客行》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