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魏王赵廷美,字文化,本名光美,太平兴国年间,改名廷美。宋太祖赵匡胤本来有兄弟五人,除了二弟宋太宗赵光义以及英年早逝的大哥曹王王光济、四弟岐王王光赞外,还有廷美,他是宋太祖的第三个弟弟。建隆元年,赵廷美被授予嘉州防御使。后又累迁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保、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加中书令、开封尹,封为齐王,从征太原后,又晋封为秦王。
太祖的儿子赵德昭自刎而死后,不久,年仅二十三岁的太祖的另一个儿子赵德芳又不明不白的死去了。这样一来,秦王赵廷美的准皇储地位就成了太宗的一大心病。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太宗的旧时幕僚如京使柴禹锡来向太宗报告,说秦王赵廷美骄姿,"将有阴谋"。太宗于是召来宋朝的开国元勋赵晋来询问。这个时候的赵晋自从太平兴国二年三月河阳人朝,升太子少保,再升太子太保后(都是虚职),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正是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
太宗的召见,令富于权术的赵晋敏锐的感觉到机会来临,他立即表示"愿备枢轴以察奸变"。随后,又编造了"金匮之盟",据说是建隆二年六月, 太祖太宗的生母杜太后死前,曾经对太祖说:"汝当传为于汝弟",并且命令赵晋在榻前写下了誓书,太祖还把誓书藏到了金盒子里面。赵晋让太宗在宫中寻访。太宗果然找到了,立即召见赵晋,当面之前说:"人谁无过?朕不到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他还就今后皇位的继承试探赵晋,赵晋说:"太祖已误,陛下岂能再误邪?"于是,赵晋被任命为司徒兼司中,这是北宋前期最高的宰相头衔。
赵晋任位后,秉承太宗的意思,他知道太宗为了目的,开始里重用召赵晋,这是他必须把握的机会。于是他开始积极迫害赵廷美。太平兴国七年三月,赵廷美被罢为开封尹,改授西京留守。同年五月,赵晋又报告说赵廷美多次与卢多逊勾结谋反。卢多逊立即被罢黜了宰相送进了监狱,审讯下来,卢多逊与相关的人士都表示"服罪",卢多逊"承认"曾派人向赵廷美秘密的告诉了高级的机密,还效忠说:"愿宫车(代之太宗)早晏驾(指死去),尽心事大王。"而赵廷美也表示"愿宫车早晏驾"。
于是,卢多逊全家被流放到了崖州,其他的相关人员全都被斩首。赵廷美被勒令归还私第,儿女也不再称皇子皇女。不久,赵晋觉得让赵廷美留在西京多有不便,有指使开封知府诬告赵廷美不悔过,"乞徒远郡,以防他变"。于是,赵廷美再次被降封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后来,赵廷美忧悸成疾,两年后死于当地,年仅三十八岁。史称:"凡赵廷美所以得罪,晋之为也"。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皇帝向来都希望自己的皇位能够传给自己的儿子们,所以秦王赵廷美的准皇储地位,这样的情况,就成了宋太宗的一大心病。他并不希望自己的皇位会被自己的弟弟所继承,就像宋太祖赵匡胤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可是太祖的儿子赵德昭自刎而死,不久,年仅二十三岁的太祖的另一个儿子赵德芳又不明不白的死去了。这使得皇位没有了后继之人。身为秦王的赵廷美早就对着皇位虎视眈眈。权力,一直都是中国古代朝廷中皇室和官员所追求的目标。所以,皇位的继承尤为重要。我们都希望在合理的情况下看到和平的、不流血的政变。但是,必要的时候,必须采用流血手段才能让皇位令人心满意足。而宋太宗恰恰是采用这样的手段。
朝臣参与皇室的政变的情况历史上常有,为的就是当新一任皇帝上位的时候,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权力。说到底,还是争夺朝廷政权的问题。中国古代对政权的强取豪夺有各种各样的故事,那是一种对权力的无限向往。而秦王赵廷美的准皇储地位的情况让宋太宗感到不安,找来了赵晋,这时候的赵晋又恰恰没有得到重用,一心向往权力的他感觉到机会的来临,他要好好的把我这次机会,才能够重新得到重用。他也把握住了这次机会,赵廷美事件让他重新登上了宰相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权力的向往是为官之人的共同目标,一个人的仕途顺不顺利就看他有没有得到重用,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必须好好把握,即使有牺牲,也是在所不惜的。权力,终究是个迷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