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一个京官,因看了一场情戏,被贬为平民,终成一代大师

一个京官,因看了一场情戏,被贬为平民,终成一代大师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事往浑如梦,忧来岂有端?罢官怜酒失,去国觉天寒。北阙烟中远,西山马首宽。十年一挥手,今日别长安。”这首题为《出都》的诗作,出自清代文人赵执信。昨日为京官,今朝作平民,巨大的反差能不让他心寒吗?

其实,这也怨不得皇帝,也怨不得那一场戏,谁让赵执信恃才傲物,不经意间得罪小人呢?要知道,在官场上混,本来就很凶险,而他明知凶险却还要由着性子给小人难堪,那些道貌岸然却内心奸恶的混蛋能放过他吗?能不躲在暗处找他的不是吗?既使不是那场戏,赵执信迟早也会栽跟头,这是必然的。

信,在古代有两种读音,一为诚信之信(xìn),二为伸展之伸(shēn)。赵执信之信,即第二个读音。这个出自《周礼》“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的名字,确实古灵精怪,别具风格,也成为赵执信与生俱来的个性亮点和政治弱点。

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山东淄博博山人,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十月,官宦子弟,家资富足。受家族影响,赵执信自幼酷爱文墨,加之其天资聪慧,九岁时就语出惊人,写得一手好文章;十四岁中秀才,崭露头角;十七岁中举人,位居第二;十八岁中进士,跻身二甲;十九岁授编修,名声鹊起。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赵执信的传奇远不止这些。当时,康熙帝崇尚文学,首开鸿博科,京城聚集了大批宿儒名士,如朱彝尊、陈维崧、毛奇龄,他们均比赵执信年长三四十岁,却很愿意跟赵执信称兄道弟,“尤相引重,订为忘年交”(《清史稿·赵执信传》)。一时间,赵执信成为热门话题。

在众星捧月的人文效应下,康熙帝对赵执信也另眼相看,频繁委以重任。二十三岁时,赵执信出典山西乡试,成为主宰一方的主考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赵执信晋升为右春坊右赞善,入驻东宫,成为太子胤礽的侍从和讲师,时年二十五岁。照这势头,如果不出意外,赵执信将来封侯拜相不在话下。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场名为《长生殿》的戏曲,断送了赵执信这位政治新星的前程。《长生殿》创作者洪升,钱塘人,二十年科举不第,后材取白居易《长恨歌》,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定情长生殿的场面。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长生殿》创作完成,引起轰动,并在京城大内、王公大臣家多次演出。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初十,康熙帝皇后佟佳氏去世,要求群臣二十七日脱丧服,百日后剃发,“京朝官百日不作乐”(《赵秋谷年谱》)。不作乐,即停止宴饮、看戏等娱乐活动。偏偏在这期间,洪升忍不住又要开演,并邀请赵执信等友人前去看戏,五十余人欢聚一堂,边喝酒边看戏,气氛十分融洽。

赵执信不是不知道“京朝官百日不作乐”的利害关系,但他与洪升交好,且在文学方面有很多的想通之处,故碍于情面,带着矛盾心理去凑了个热闹。本来,这件事神不知鬼不觉,个把钟头也就过去了,只要犯禁者不自投罗网,朝廷不知,皇帝不知,皆大欢喜。但是,有个名叫黄六鸿的小人却探听到了消息。

黄六鸿是浙江新昌人,附庸风雅,曾在山东做过县令,后进京谋求官职。当时,赵执信既是文坛新秀、政坛新星,又是皇帝器重、太子倚赖之人,黄六鸿便带着特产和诗集去拜赵执信的门子。赵执信个性高傲,瞧不起这种趋炎附势之人,回了他八个字——“土物拜堂,大集敬避”,嘲笑黄六鸿登不了大雅之堂。

在历史上,小人可怕,文人中的小人更可怕。黄六鸿的文采虽然比不了赵执信,但在政治投机、仕途钻营方面却更胜一筹,且睚眦必报。赵执信率真任性,快人快语,口无遮拦,当他说出那八个字后,不仅打击了黄六鸿的自尊心,而且站到了黄六鸿的对立面,黄六鸿岂能罢休?《长生殿》事件就是个机会。

黄六鸿虽在文坛不入流,没有收到洪升的邀请,但他对《长生殿》的内容了如指掌。不久,黄六鸿便向朝廷告密,并添油加醋说了赵执信等人的一些坏话。为达目的,黄六鸿还进献了《长生殿》文本,白纸黑字地控诉国丧期间京官作乐。最终,赵执信“坐国恤中宴饮观剧,……削籍归”(《清史稿·赵执信传》)。

对于这件事,赵执信的好友黄叔琳在《赵执信墓表》中有一番感慨,“朝贵皆愿纳交,而先生性傲,耻有此附,落落如也。故才益著,望益高,忌者亦益多”。耻有此附这四个字,不单指黄六鸿,而是黄六鸿这类小人。看起来,赵执信在京为官期间,得罪了一批人,想要扳倒他的人大有人在,不止黄六鸿一个。

接到洪升的看戏邀请时,赵执信的女人孙氏曾劝他,“君才多忌,宜慎小节”,但赵执信“不从,果被斥”(赵执信《亡室孙孺人行略》)。为了哥们义气,为了文友情谊,赵执信把别的东西全部看淡,由着性子,一意孤行,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十年的富贵荣华,随着《长生殿》戏曲的落幕,全部付诸东流。

看戏者,有五十余人,最出名的当属赵执信。面对有司的审讯,赵执信大义凛然, “赵某当坐,他人无与”(《赵执信墓表》),没有出卖一个友人。“秋谷才华回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这是赵执信离京时人们发出的惋惜之辞。这一年,赵执信二十八岁,正值风发正茂之年。

赵执信虽然抱异才,负奇气,好饮酒,喜谐谑,有狂士之名,且“为人峭峻褊衷” (《清史稿·赵执信传》),能入他法眼的人极少,但对常熟人冯班、吴殳极为欣赏和折服。特别是吴殳,曾对赵执信说,“意喻则米,炊而为饭者文,酿而为酒者诗乎?又曰:诗之中须有人在。执信叹为知言”(《清史稿·吴殳传》)。

吴殳的话,说到了赵执信的心坎上。“诗之中须有人在”,这七个字就是赵执信一贯的文风。虽被贬回乡,但其诗文却日臻纯青,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意真说”。在《谈龙录》中,赵执信提出五大主张:第一,诗以言志;第二,诗中要有人在;第三,诗之外尚有事在;第四,文以意为主;第五,艺术风格应随心所欲。

赵执信活了八十三岁,有五十多年属于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期间,赵执信到先是游山玩水,继而隐居僻野,但诗文创作不辍,八十多岁时还教导子孙如何写诗如何作文。他的诗文,语言质朴,含义深刻,清新峭拔,生动活泼,处处彰显了“诗之中须有人在”的意真主张,对当世和后世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赵执信是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书法家,与同时代的王渔阳、蒲松龄并肩,而他的“意真说”却出二人之上,是当时公认的文坛大师。吴雯称赞他的诗“直而不俚,高而不诡”,陈慕尹称赞他的诗“自写性真,力去浮靡”。虽然被贬出京,但赵执信的事迹却荣登《清史稿·文苑》,名垂青史才是硬道理。(刘秉光)

一个京官,因看了一场情戏,被贬为平民,终成一代大师

一个京官,因看了一场情戏,被贬为平民,终成一代大师

一个京官,因看了一场情戏,被贬为平民,终成一代大师

相关阅读

  • 游王士禛、毕自严故居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王士禛,王士禛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是主领清初诗坛几十年的一代诗宗,是一生为官从政的修建得气势宏大,华丽精美,布局合理,清朗幽雅,尤其是陈列的上百种精美的石刻确实增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