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长安二月多香尘,六街车马声辚辚。家家楼上如花人,千枝万枝红艳新。”
这句诗 描绘了唐长安繁荣的景象。
一部《长安十二时辰》,以“五尊阎罗”张小敬携手天才少年李必,二十四小时内纵横庙堂市井拯救长安城的经历为视角,切入唐人的日常生活,跨越地域,将全国观众带回了那大唐盛世。
剧情咱先暂且不谈,因为看了两集,实在没有看懂。
并不是剧本身的问题,可能是拥有工科硕士文凭的我,不配听懂半文言半白话台词。看一个国产剧,还要盯着字幕,抱歉我的脑回路。
然而,我更想谈的是承载整个故事这座城市——唐长安。
整个唐长安,沿袭隋大兴格局,并在郭城北墙外,整个长安地势最高之地增建大明宫,城内东部建庆兴宫,东南角修建曲江风景区。全城被横纵街道分为114坊,除去东市、西市和曲江池各占的2坊,一共108坊。
长安西市,宇宙购物中心
当年长安以朱雀大街为轴,划为万年县与长安县,分领东、西二市。
长安东市由剧中张小敬所在的万年县所辖,周遭多为官宦府邸及赶考学子落脚之处,有笔行,有杂戏,有琵琶名手,有新兴雕版印刷行业,官家气重而繁华不及后者;西市则聚集了大量市井百姓与外来胡人,多鱼行、肉行、绸行、染行、米行、药行……更兼胡姬酒肆,波斯府邸甚至专门收宝的胡商。
西市之西的开远门,曾立土墩言“此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示驻守边疆之人不做万里之行,被视作唐时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毗邻开远门的西市,则是西出长安的商旅动身前的最后一站,亦是当年胡客、胡商入长安的第一站,往来物产之丰,皆汇于此。
一朝看花,遍地士子风流
唐人重功名。孟郊登科后有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年长安两处花开尤盛,可称艳动京城。
一来就是李相所在的平康坊。《开元天宝遗事》中有载“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唐人携妓同游,往往吟诗弄文,好不风雅,平康坊内诸妓自幼习得歌舞乐器,多才多艺。因而唐人传奇中的才子佳人轶事如《李娃传》、《霍小玉传》往往发生于此,而如剧中出现的“佳人多情,书生懦弱,唯靠义士相助”的戏码,在传奇中也已数见不鲜。
一处观景之地则在曲江池。自唐中宗始,每年新科进士放榜都会在曲江设宴,时值三月,百花盛放,而以唐人之浪漫,连科举如此严肃之事,也要从审美角度出发——在同榜进士中择选最年轻英俊的两人,为“探花郎”,遍游曲江,沿途采花赋诗。如此想来,当年被选为“探花郎”的喜悦,恐怕不输状元了。
大隐于市,长安古寺探幽
别处的寺,大都喜欢依山而建,寺门称作“山门”。但西安的寺偏不,城内的寺庙往往大隐于市,寺门修得古朴简约,向内里深入却有殿堂四进、五进,香火鼎盛,游客不绝。
长安佛寺建筑中遗存至今的,当属晋昌坊内的慈恩寺大雁塔最为知名。这座古塔自修成以来,就目睹了古都的兴衰更替。三藏高僧曾在此存放西游带回的经籍。先塔外观为明万历年间包砌外墙后的形象。
皇权至上,伏龙首俯长安
相传长安有一龙脉,而在城北的大明宫,就在龙脉之首,即整个长安地势最高之处,俯瞰整个都城。
大明宫大部分已经过发掘,共探得殿址30余处。沿轴线排列三大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其中,含元殿,位于龙首,雄踞全城,“终南如指掌,坊市俯而可窥”。
何为唐构,梁林寻遍晋陕
由于朝代更迭和木构建材,能被我们看到唐代建筑凤毛麟角。能遗留下的建筑经后世不断改建重建,已经不复盛唐面貌。
而今我们所知,唐代建筑与后世相比,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雄浑豪迈的气质。屋顶宽平舒展,斗拱雄健有力,没有多余装饰,摒弃矫揉造作,木构架在此时走向成熟。
我们要感谢的,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
近现代起初由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关野贞等对中国古建筑进行了大量考察研究,直到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营造学社同人奔赴全国各县市考察,对中国古建筑进行系统研究。从1930年到1945年,15年间共计调查190个县市,其间还遭遇战火不断的抗日战争,颠沛流离,朝不保夕。
(当时林徽因已经患有肺结核、梁思成则刚出了车祸,一条腿瘸了。)
林在日记中写道:“6月28日,行三公里雨骤至,避山旁小庙中。六时雨止,沟道中洪流澎湃,不克前进,乃下山宿大社村周氏宗祠内。终日奔波,仅得馒头三枚(人各一),晚间又为臭虫蚊虫所攻,不能安枕尤为痛苦。”
他们为我们发现了4座留存至今的唐朝木构建筑。
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广仁王庙正殿、天台庵。
大唐长安以及盛唐建筑,通过《十二时辰》,视觉化的展现给我们,如今我们关于城市的想象力和她的雄浑相比,依旧相形见绌,正如作者在文末所写到的:
“在他的独眼之中,一百零八坊严整而庄严地排列在朱雀大街两侧,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气势恢宏。他曾经听外域的胡人说过,纵观整个世界,都没有比长安更伟大、更壮观的城市。昨晚的喧嚣,并未在这座城市的肌体上留下什么疤痕,它依然那么高贵壮丽,就好像永远会这样持续下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