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
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至2006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78%。
郑桓公是郑姓的始祖,他是西周时郑国的建立者,姓姬名友,周宣王之弟。周幽王当政时,郑桓公预感到西周将亡,听从太史伯建议,于周幽王九年,部族、家属等东迁到雒邑以东,建立新郑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新郑),犬戎攻破西周时被杀。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诸侯以国为氏。
先秦时期,郑姓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其中,山东郑姓源于邴地(今费城),为原郑国派驻人员的后代。
战国时期,开始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动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形成中原人口向南徒迁。晋永嘉元年南迁始祖郑庠,曾任吴国车骑长史、平难将军,后出任东安太守,镇守丹阳。郑庠次子郑昭为东晋龙骧将军,封开国侯,率兵入闽,称“入闽始祖”。
至唐末,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郑姓先民定居于福建,郑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到宋朝,福建成郑姓的第一大省,中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豫鄂两块。
明末清初,郑成功抗清进入了台湾,使得郑氏在台湾得以生根。
历史上,有很多称赞郑氏宗祠的对联,如: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说的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郑燮);威震西域封安远;学传北海集大成。上联说的是安远侯郑吉,下联出自东汉郑玄,学说集汉朝经学之大成。
在《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入了郑姓历代名人494名,占名人总数的1.09%,排在名人姓氏的15位;郑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31%,排在第12位;郑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23%,排在第18位。
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清代画家郑板桥,他本名郑燮;明末清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明代航海家郑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