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边塞诗是唐诗中的重要类别之一。边塞诗风格特异,散发着异域独特的美。唐朝有不少著名的边塞诗人,如王昌龄、岑参、王翰、柳中庸等。柳中庸曾写过一首十分出名的边塞诗,该诗为七言绝句,气势雄浑,境界高远,乃唐诗中上乘佳作之一。该诗就是《征人怨》。
《征人怨》全诗如下: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释义:征人年年岁岁镇守金河保卫玉关,日夜挥舞马鞭、刀枪进行操练。暮春的白雪已经掩埋了塞外的青冢,而万里的黄河环绕着连绵不绝的黑山。
《征人怨》大概作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当时吐蕃等外族经常袭击唐朝的边境,边境不安,致使许多守边将士长年苦守边境,远离家人。诗中提到的金河、青冢、黑山等地,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朝时为单于都护府。
这首边塞诗广为流传,写了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征人的怨恨之情。全诗共四句,一句写一景。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密切的联系,实际上它们都统一于征人的一个“怨”字。因此,“怨”是该诗的基本基调。
前两句为“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描写了征人的真实生活。征人年复一年,都是奔波于金河、玉关等边城之间。日日夜夜都是挥舞马鞭和刀枪进行乏味的军事训练。诗中的“马策”和“刀环”虽然是很小的事物,却能形象而深刻的反映边塞的军事生活,使读者产生一系列边塞军旅生涯的合理想象。这两句造语十分高超,“岁岁”与“朝朝”相对,“金河复玉关”和“马策与刀环”并举,将单调穷困之意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此等环境之中,征人流露出深深的“怨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两句为“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诗中的“青冢”是王昭君的墓地,在塞外远离中原的一个十分荒僻的地方。昭君墓为何称为“青冢”呢?相传塞外草色皆白,唯有昭君墓上的草色是青绿色的,故称为“青冢”。此时值暮春,唯见白雪淹没青冢,此等景象,如此萧杀凄绝,着实令人发出深重的感慨。黑山距离青冢很近,黄河绕着黑山,到了尽头又奔腾不息。“青冢”、“黑山”、“黄河”等景物,使读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更能深刻的体会到征人幽怨不息的怨情。
这首《征人怨》,句句写景,句句有情,不见一个“怨”字,却处处弥漫浓浓的怨情。着笔奇巧,立意高超,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而该诗也理所当然成为唐诗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