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
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
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
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
——唐代:李商隐《哀筝》
昔者,钟子期听俞伯牙弹琴,能听出高山、流水,谓为知音。故音乐声中包含着一定的意象,惟有知音者能够闻而识得。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俞伯牙自己琴声中的曲意,惟有心知,不能道之于人,更无法传教,所以知音难遇,倾其一生,只遇到钟子期一人。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就再也不弹琴了。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不像是一首诗,或一本书,或一个电影,可以用语言讲述,只有听者才能感受到,无法用语言向他人描述。陶渊明蓄无弦琴,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大概是自我聆听心弦之声,自得其乐,不能述之于人。
有许多描写听乐器的诗词,有琴、筝、瑟、琵琶、箜篌、笛等,诗句中把乐声的之妙述说得出神入化,听曲的感受描写得详细备至,令人神往,但是其中的好处,却不能得到半分。比如众口夸赞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关于琵琶乐声的描绘,让人知道音乐的低昂起伏,商羽变化,随之也有情绪的变换,但是音乐的妙处,读者却一毫不知。音乐只是演奏者和听者的事情,无法用语言向外人道,诗文里当然也不能保存。
李商隐的这首《哀筝》诗,也是一首描述描写乐器声的佳作。听出了筝中的哀声,演奏者技术高超,弹得非常高妙,诗人也听得入神,身心沉浸其中,忘却了一切。听的同时,随着自己的感受,也进入了无边的想象。筝声其中的悲哀,想到断肠猿、湘妃泪、蜀帝魂。超越了时空,凝驻在筝声里。我读他的诗,可知道演奏者所弹出筝声高妙,筝中满满的哀愁。妙则妙矣,哀则实哀,只是我不能闻听,完全不知道妙在哪里,哀在哪里。才如李商隐,也不能用语言向我描述。只有听曲的李商隐知道,能感受到,却无法说出。这也许正是音乐的奇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