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直斋书录解题》:窥探历史的点滴旮旯

《直斋书录解题》:窥探历史的点滴旮旯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直斋书录解题》:窥探历史的点滴旮旯

《直斋书录解题》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书目录。全书分为五十三类,著录图书三千零九十六种,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仍然是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顺序进行排列,其中经录10类、史录16类、子录20类、集录7类。

那么,它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直斋书录解题》为南宋人陈振孙所著,原本有五十六卷,但是在明清时期已经佚失。现在流传于世的除了两种旧抄残卷之外,主要还有四库馆辑本、重辑稿本和上海古籍本。

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浙江安吉人。他当过多年地方基层干部,从县官到州官直至宝章阁待制退休。宝章阁待制是什么官?宋朝待制乃四品官,虽是虚职但切莫小看。当时的超级大V包青天,包大人三十岁开始做官,也是到52岁高龄时才混到天章阁待制这个职称。

书名《直斋书录解题》中的“直斋”就是告诉大家,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他自己陈直斋。书录,意思就是图书目录。而“解题”也就是提要,恰是此书的精华之所在,价值之所在。

有解题的目录最早出现于汉代,到宋朝时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的解题不同于一般的目录摘要,不仅记录书名、卷数、作者、成书时间,更重要的是叙述了学术渊源,撮举每书大旨,品题得失,考辩讹谬。这对于后世读者来说,不但有辨别学术渊源指导作用,同时也为我们辨别古籍的真伪、异同留下了难得的“蛛丝马迹”。

南宋时期出版文化高度繁荣,官府、私人、民间三大出版系统“争奇斗艳”。特别是私人藏书,私人编制目录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和风气。当时出书也无向官府报备、申请刊号、审批广告等程序,陈振孙本就出生于殷实的官僚地主家庭,再加上当官多年自是“不差钱”,同时他天生就是一个爱学习、爱阅读的“文学男青年”,所以《直斋书录解题》的出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大胆创新

《孟子》这部儒家经典著作,从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开始便被列入子部儒家类。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孟子》被列入十三经。陈振孙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在《直斋书录解题》中将其和《论语》并列。

当然他也不是突发奇想地就并列了,原因是“常相表里,故今合为一类”。《论语》和《孟子》是北宋朝廷招考公务员时唯一的《申论》题目来源。陈振孙的做法,说明他能够根据学术源流的发展变化,而进行合理的创新分类。

在宋代以前,孟子的儒学大师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尊崇。提倡孟子之风,始于唐代,成于宋儒。至南宋朱熹将《孟子》列入四书之后,中国儒学传统才发生了绝大的转变,始以孔孟并称。

《直斋书录解题》对于《孟子》一书的这种创新分类方法,也属于有的放矢,符合当时已经发生转变的政治、学术、思想氛围。

诙谐批判

庸官,指庸庸碌碌、没有出息的担任公职的人。古代的庸官啥样子?大家肯定很好奇。《直斋书录解题》就给你呈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宋朝高级庸官的日常。

此庸官位极人臣,姓王名珪,字禹玉,四川成都华阳人。王珪既是北宋宰相,又是文学爱好者,著有《华阳集》一百卷。陈振孙在《华阳集》解题中记载这位王大宰相道,其诗号“至宝丹”……在相位无所建明,人目为“三旨”:于上前曰取圣旨,曰领圣旨,退谓吏则曰已得旨……

意思就是说,王珪的诗大多是谄谀歌颂之词,富丽堂皇、镶金嵌玉。所谓“至宝丹”体诗就是从王珪处“诞生”,其实是文学界对其调侃之意。王珪在当时还被大家称之为“三旨相公”,他的工作主要就是下属有事请示,他就上殿报告皇帝(神宗)叫“取圣旨”,皇帝决定后,把圣旨发给他叫“领圣旨”,出来之后他再告诉请示的官吏,叫“已得圣旨”。

王珪当了十六年宰相,碌碌无为,毫无建树,只起了个上传下达的作用。后世便用“三旨宰相”这个典故来讽刺、调侃那些尸位素餐的庸官。

王珪所著《华阳集》原有文集百卷,但至清代已经佚失。现在流传的是编撰《四库全书》的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但具体负责辑佚该书的翰林院编修周厚辕是个“半罐水”,误收、疏漏较多,以至于现在市面上的《华阳集》属于兼有准确与错漏两重属性的书籍。

佐证悬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是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皮日休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二十几岁时便以诗文名满天下。但是由于颜值太低,其左眼角下塌,远看似“独眼龙”。再加上恃才傲物,不肯阿谀献媚于权贵,遂屡试不第。

公元867年,皮日休终于考取了进士。然而,他却不是状元、榜眼、探花而是中的“榜花”。原来,从唐宣宗起,每年录取姓氏冷僻者二三人,谓之“色目人”亦称之为“榜花”。皮日休一生郁郁不得志,最后的结局也是扑朔迷离。一般认为他是参加了黄巢起义,出任这个农民政权的翰林学士。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了皮日休的《文薮》十卷。陈振孙在解题中记载皮日休“黄巢之难,陷贼中,为‘果头三屈律’之谶,贼疑讥己发拳,遂遇害。”这短短二十几字,包含的信息量却很大。“陷贼中”说明皮日休并不是自愿参加的黄巢起义,而是不小心成了黄巢的俘虏兵。“贼疑讥己发拳”说明黄巢怀疑皮日休写诗谶来讥笑自己长得“勉强”,最终用拳头打死了皮日休。

现在,虽然对皮日休的情况尚存争议,但学界大多采用《直斋书录解题》的说法。

《直斋书录解题》还收录了《岳武穆集》十卷。分别为岳飞所写之表、跋、奏议、公牍、檄、律诗、词、题记。然而,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却只字未提。《满江红》始见于明朝嘉靖年间徐阶本增补之《鄂王家集》,因此其作者是否为岳武穆尚存争议。

农科技术

农业是中华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宋朝之前各种典籍“是尤薄有关于农者”。《直斋书录解题》的农家类则系统、全面的收录了关于农业技术、经验的书籍。包含了花木、粮食、畜牧、桑蚕、水产、农具、水果等诸多方面。

“岭南佳果数荔枝,荔枝之乡数增城”。增城荔枝为何如此出名呢?《直斋书录解题》收录的《增城荔枝谱》一卷解题就揭开了谜底。其作者为无名氏,但他“熙宁九年承乏增城,多植荔枝”。并且还“搜境内所出,得百馀种,其初亦得闽中佳种植之”。意思是作者熙宁九年到增城当“一把手”,他不但要求大家广泛种植荔枝。同时,还到处收集不同的荔枝品种,从中挑选出优良的品种让群众种植。这位宋朝的增城父母官放到今天,一定是一位不错的育种专家。

《秦少游蚕书》一卷亦被收录其中。秦少游即秦观,所撰《蚕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本养蚕、缫丝专书。陈振孙在解题中记载“妇善蚕,从妇论蚕,作蚕书”,意思是秦观的老婆徐文美善于养蚕,他便和其探讨养蚕缫丝的技术,从而写成了此书。“今予所书,有与吴中蚕家不同者,皆得之兖人也。”意思是我书中的养蚕缫丝技术和江浙地区不太一样,是因为我记载的是山东西南部兖州人的方法。

考证古籍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的书籍,历经岁月沧桑大多已经佚失。不过,因为它的残存就为古籍考证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如赵志忠的《阴山杂录》,解题记载作者“能述虏中君臣世次、山川风物甚详。今观此书,可概见矣。”意思是,该书叙述了辽国皇帝、大臣世系相承的先后,以及详细的辽国地理、风俗、民情等情况。由此可见,此书对于我们了解当时辽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惜,自《直斋书录解题》后仅见于《宋史 · 艺文志》,很可能在宋朝后期便佚失不传于世了。

《直斋书录解题》是第一部以“解题”为书名的目录,揭示了时代和学术的发展变化情况,因时制宜地调整和创设有关类目。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全面超过南宋官修《中兴馆阁书目》,故为后世所重视。

注:《直斋书录解题》两种旧抄残卷分别为:一是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的元抄本,仅存四十七至五十卷;二是现存于北京大学的李盛铎木犀轩旧藏据宋筠藏本过录的本子。

相关阅读

  • 古书道德经通俗阅读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通俗小说,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论“知天命”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走过山水,见过江湖;真的,假的,美的,丑的,善的,恶的,甜的,苦的,都见过
  • 《墨子》札记——墨家思想简析

  • 成语词句网文章阅读
  • 墨子思想,但在战国时期,墨家学说显赫一世——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人不归杨,则归墨。墨子一、墨子兼爱思想的产生东周时期诸侯割据,混战不已,百姓民不聊生——杀人
  • 遥指“杏花村”,小牧童指的是哪?

  • 成语词句网文章阅读
  • 牧童遥指杏花村,10月23日,《法制日报》举例报道,安徽池州、山西汾阳等地正在争夺“杏花村”的品牌。报道说,池州正如火如荼开展稻草艺术节,用稻草编成各种艺术形象,展示当地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