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读书一事,虽说开卷有益,但切忌贪多囫囵。那么,中国古代浩瀚的典籍中,哪些书可精读,营养最厚?于此,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不管如何,总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特别是当下动辄大谈国学、有人能背诵四书五经也充斥于各种媒体的时代,更不要说一些江湖术士,妄称国学大师,窜于大学讲堂,灌些鸡汤而轰动一时的事例,频频出现。这种乱象,应有所纠正方好。其实,作为中国人,读一些基本的古书,是基本素养的培育,并不能藉此吹嘘自己是这个家那个师的。那么,作为中国人,应该读一些什么样的古书呢?于此,钱穆先生曾列古书九种:《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读之不仅可成为一个拥有基本国学功底之人,而且也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
当然,宾四先生胪列古书九种,精益求精,堪称大家只眼,不必多加置喙。但对于想进一步读书,特别是以文史为业之人,根据业师陈宝良教授数十年读书经验,还可添列以下数种:
一是《商君书》与《韩非子》,精读这两本书,对于古代的行政之儒法并重,会了解的更深一些;
二是《史记》与《资治通鉴》,读这两套书,可知历代兴衰;
三是《唐宋八大家文钞》与《古文辞类纂》,读这两套编纂文集,可悉古人文章之法。
钱穆先生所列与业师所列的古书相结合,是文史专业者应具有的基本功之要求。我生也晚也愚,虽然读书已读到博士毕业,读得还是历史学专业,但于上述这些书,仅囫囵乱读过一些,并没有系统的研读,极为汗颜。今成套购置这些营养丰厚的书籍,用三五年时间,静心阅读,也算是知耻而后勇,藉此提高自己传统文化的修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史工作者。
近来读《史记》中的本纪,其中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秦二世而亡的论述,司马迁说的针针见血,不管是文笔还是原因分析,鄙以为千百年来,研究该问题者虽众,但无人能超越司马子长所论。另读《唐宋八大家文钞》中的昌黎先生文,篇篇精妙,特别是《论佛骨表》,对“佛不足事”展开全面辩驳,广征博引,说古论今,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感情激烈,堪称千古经典。今人读书写作,学术文章艰涩难懂,大众文学又嚼之无辞,真不及古人于万一。因此,真应该好好静下心来,读读这些古书,于人于己,都是好事。
附钱穆先生论古书九种如下:
1.《论语》。钱穆先生说:《论语》应该是我们今天人人必读的一部书。倘使要找一部比《论语》更重要,可以用来了解中国文化,又是人人可读的,我想这不容易。只有《论语》,从汉朝起,到我们高呼打倒孔家店时为止,本是人人必读的,在中国没有一个读书人不读《论语》,已是经历了两千年。要了解一些中国文化,至少该看《论语》。
2.《孟子》。钱穆先生说:既然要读《论语》,便连带要读《孟子》。讲孔子讲得最好的,莫过于孟子,宋代以后的中国人常合称孔孟。唐朝以前只叫周、孔,不叫孔、孟,这不能说不是中国后代一个大进步。说周孔,是看重在政治上。说孔孟,是看重在学术、教育上。至少从宋朝到现在,一般中国人都拿孔孟并称,所以我们读《论语》也该连读《孟子》、读了《论语》有不懂,再读《孟子》,容易帮我们懂孔子。
3.《大学》与《中庸》。钱穆先生说:我们既然要读《论语》《孟子》,兼读《大学》《中庸》也省事,而且《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也是两千年前已有,中间确也有些很高深的道理。我们不必把它和《语》《孟》再拆开,说读了《语》《孟》,便不必读《学》《庸》,所以我主张还是恢复旧传统旧习惯,依然读《四书》,只是要把读的顺序变动一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另外一定要仔细看朱子的《注》。
4.《老子》《庄子》。钱穆先生说:要读《庄子》《老子》,有《老子》王弼《注》,有《庄子》郭象《注》。王弼注的《老子》,也还不太离谱。至于郭象注《庄子》,文章写得很好,可是这些话是郭象自己的意见,并不是庄子的原意。王先谦有一部《庄子集解》,这部书有两个好处:一是注得简单。庄子是一个哲学家,但他的注不重在哲学,只把《庄子》原文调直一番,加一些字句解释便是。第二个好处是他把《庄子》原文分成一章一节,更易读。
5.《六祖坛经》。钱穆先生说:《六祖坛经》是在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来写的书。这书篇幅不大,很易看,也很易懂。
6.《近思录》《传习录》。钱穆先生说:朱子所编的《近思录》,这书把北宋理学家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张横渠四位的话分类编集。到清朝江永,把朱子讲的话逐条注在《近思录》之下,于是《近思录》就等于是五个人讲话的一选本。这样一来,宋朝理学大体也就在这里了。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这本书也是人人能读的。王阳明自己是一个大学者,但他讲的道理,却说不读书人也能懂,他的话不一定是讲给读书人听,不读书人也能听。而且阳明先生的《传习录》,和朱子的《近思录》,恰恰一面是讲陆王之学的,一面是讲程朱之学。宋明理学中的两大派别,于此也就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