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初读王安石,可能仅仅只停留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中崇拜,慢慢发现,他少年爱读书,很擅长于写文章,且议论脱俗,才华横溢,有很强的自信心。他任知县时,曾借官谷给农民,试图减轻高利贷剥削,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升任判官后,还曾上万言书畅陈天下事,主张改革政治。到宋神宗时大露头脚,任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一步步走来,铿锵有力。
王安石才华横溢,心系天下,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他开始主张变法,王安石变法开始推行。他的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他的变法内容为民着想,巩固政权,但是为什么最后又以失败而告终呢?下面来谈谈自己对变法失败的看法。
从变法内容上讲,出发点都是很好的,但是在执行中大打折扣,比如说青苗法。“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是王安石参照起其在鄞县“贷谷与民,立息以偿”的经验并着重参照了李参在陕西贷钱还谷的经验制定并颁布的。其目的据王安石称是“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出,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裒多益寡,而抑民豪夺,但就表示这样一个说来是为民兴利的好法却产生了严重的弊端:首先,青苗息钱远超出二分利。按青苗法规定,对贷者二分取利,年息四分,这已经不是什么薄利,况且有的地方多达三分 ,年息高达六分。其二,借时给粮而粮价高,还时折钱输纳而粮价低,利息在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其三,官府收息钱过急,农民深受其害。如山阴县,“正月放夏料,五月放秋料,而所敛亦在当月,百姓得钱便出息输纳,实无所利。原本为民着想,是要减轻他们的负担,减少剥削,最后施行下来却比变法之前更为严重,严重伤害了农民,让他们寒了心。
其次,受到了既得利益集团和顽固派的双重阻拦,改革必定触发当前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 ,大地主阶级高利贷减少,借贷减少,收入减少,必定会全力反扑,顽固派也极力阻拦,极力为旧制度辩护,称王安石调整国家行政结构,是侵夺原设官吏的职权,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是扰民生事,整理国家财政税收,是与民争利,甚至有人把自然旱灾也说成是新法施政触犯上天的惩罚,是王安石的过错。尽管王安石“天变不足惧,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可是在当时是显的那么渺小和无力。
其次,当时宋代形成了比较大的朋党气候。同一政治意见的人互相包庇,每个人都推荐自己的亲信,拉自己的关系,废公趋私,变成一个强大的自利集团。贤能与非贤能,好人与坏人很难区分。
次之,宋神宗对王安石变法的支持力度不够。宋神宗是一国之主,他要考虑的是天下苍生,政权稳固,而不是王安石一人之主,他相信王安石,却也不能不相信事实和结果,虽然,结果与王安石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