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与欣赏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与欣赏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与欣赏

(2015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与欣赏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⑤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保佑。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过失。

D.望其旗靡,故逐之靡:倒下。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设有埋伏。

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

[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

18.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

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③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2015•福州中考)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夏水襄陵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或王命急宣(有时)(2)虽乘奔御风(尽奔的马)

(3)既而渐近(不久)(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城墙)

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11.填空。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清澈的特点,以“素湍”、“回清”、“悬泉”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色、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2015•莆田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4-7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没有

(3)无地置土 置:安放 (4)公遂止 遂:于是

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6.理解填空。

甲文中①愚公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愚公妻子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小孩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7.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2015•威武中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每自比于管仲。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 将军岂愿见之乎。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⑴凡三往,乃见。(总共)⑵先主遂诣亮。(拜访)

⑶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⑷昔武王伐纣。(讨伐,征讨)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三顾茅庐(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英雄不问出处(或圣贤所出,何必常处?。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百里奚

(2015•襄阳中考)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②杀人以梃与刃 以: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5.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乙文强调的是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

16.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

(2015•孝感中考)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必先苦其心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色

C.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

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13.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

围绕“忧患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磨练意志”等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2015•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9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宋濂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韩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余幼时即嗜学 嗜:喜欢

(B)援疑质理 质:总结

(C)是故无贵无贱 是故:因此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难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是( D )

(A)无从致书以观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童趣》沈复)

(B)人非生而知之者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韩愈)

(C)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卒皆夜惊恐(《陈涉世家》司马迁)

(D)余因得遍观群书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张岱)

对【乙】段落有关内容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如果想跟从别人学习道理,是可以询问他的年龄是否比自己大的

(B)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知识最终也不会理解

(C)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如果懂得的道理比自己少,就能去当他的老师

(D)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道理存在之地,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把他当作老师。

(2015•内蒙古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3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7.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儿童相见不相识 D.相形见绌

8.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 B.时人莫之许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 1 \\* GB2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 2 \\* GB2 ⑵苔痕上阶绿

= 3 \\* GB2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4 \\* GB2 ⑷岂直五百里哉

10.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

1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

12.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

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

D.《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015•东营中考)阅读下面二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进军②公伤股,门官歼焉。歼:被杀死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重:再次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以:凭,靠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

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

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2015•兰州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0~13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 ①上:指 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梗塞,不顺

(3)创业与守成孰难孰:哪一个

(4)征与吾共安天下安:安定,管理

1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强他的才干。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13.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2015•柳州中考)文言文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乏:贫苦,缺乏)

C.孔子辞不受 (辞:推辞)

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行道之人弗受录毕,走送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太医以王命聚之

D.辞而行 思而不学则怠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原先为了义宁愿牺牲(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二接受了。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我听说君子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

相关阅读

  •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与欣赏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至于夏水襄陵,(2015•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郫县望丛祠:古望帝和古丛帝之陵

  • 成语词句网佳句赏析
  • 望丛祠,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的西南部,有一座纪念古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祠,被称为“望丛祠”。1991年4月16日,这里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首唯美小词,美到了骨子里

  • 成语词句网文章阅读
  • 缥缈孤鸿影,9位著名词人的10首名篇佳作,偏重唯美、经典与可读,并配发力求精确的白话译文,旨在让您感受古词之美,中文之美,并对您陶冶情操、增强文化素养和提升审美能力有所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