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你理解的中庸之道是什么?
是谁都不得罪、和稀泥的老好人;还是两边都讨好、毫无原则的乡愿者?再不就是得过且过、碌碌无为,以此标榜自己随遇而安、平庸度日?
还有一种理解,就是把中庸之道视作妥协之方,在双方争执不休、相持不下的时候,给出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
如果这样去理解中庸之道,那么就把中庸理解偏了,理解小了,也把自己活偏了,活小了。
什么是“中”?
《中庸》里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阳明先生说:"中"只是天理。
“中”是天下之大本,中是天理,天理即良知,良知即是心之本体,“无所偏倚,如明镜然,全体莹彻,略无纤尘染着”。
孔子认为“中庸”是非常难以企及的境界,“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真正的中庸之道,是圣贤之道,是圣贤才能企及的境界。
真正的中庸之道,是指在每件事上、每一个当下,都能依良知而行、循天理而为,知行合一,素其位而行。
阳明先生就是践行中庸之道的一位儒家圣人。
遥想当年,面对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当一众朝中官员还在犹疑、观望,纠结该站位哪边的时候,阳明先生不顾赤族之祸,召集义兵,高高竖起擒贼大旗,坚守为人臣子的那份忠义之道,履行为父母官的那份仁爱之职。
试问,若非良知清澈的人,谁能像阳明先生那样,在大是大非、大仁大义面前,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放下心中一切挂碍,勇于担当,挽江山社稷于将倾,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呢?
所以,真正的中庸之道,并非老实无能,也非油滑机巧,而是浩然正气、义无反顾——为祖国为人民,直下担当,在所不辞!
我们身处今天的社会当中,周围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抱怨,抱怨人心不古,风气败坏,金钱至上。作为我们个人,身处当下,不妨问问自己:圣人处此,更有何道?与其抱怨不休、浪费此生,不如学习圣贤,立志朝向圣贤的境界,践行真正的中庸之道,成就自己卓越的人生!
我们如此平凡,而又如此幸运,生逢盛世,牵手圣贤,有机会为时代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成语,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别具特色的明珠。但在上千年的沿承过程中,有些成语的涵义却随着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变迁,逐渐变得模糊了起来。
“成语心解”旨在从阳明学的角度,对那些似是而非的成语涵义,做出由心而发的全新解读,希望这短短几百字,能够给予您特别的人生启示。
声明:原创文章版权归“致良知四合院”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