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1>
若说非要给宋朝的词人排个名次的话,不知道诸君会怎么排?
但不管朋友们怎么排,我心目中的第一名是苏轼,第二名是辛弃疾,而且雷打不动,永远不会变!
苏东坡的好,那是毋容置疑的,若说他是千古第一“文”人,我想也没有人会叫板,所以关于这个话题,就不写咱家东坡了!
所以这篇文,我想好好的说一下大宋的“词中之龙”辛弃疾!说说他好在哪里!他又为什么是“千古第二词人”?
<2>
提起辛弃疾,他的名篇佳句,也真是太多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等等等,他的词,很多随便摘取一下,都是让人身心都享受的好句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我们都知道,辛弃疾还是一个将领词人,他的词里面有非常悲壮的抱负,还有赤胆忠心的豪情!
所以他在《永遇乐-北固亭怀古》中,能自然而然的呼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的气象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
辛弃疾不但能做将领,他还能放低身段到老百姓中间,发现田间地头的美好。这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代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还有一首《清平乐·村居》里,他开始关注普通村民天伦之乐生活场景,把小村里的一家人的几个画面,定格在了我们后人的心中。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在《鹧鸪天·戏题村舍》里,他又用“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非常平易近人生活化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有一副美妙的农家景象!
鹧鸪天·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最后一句“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更加充分的展现了,那个地方的民风淳朴,和谐美好,似乎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所有这些,都让人感觉,辛弃疾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
苏东坡的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典型的有情趣文人,而辛弃疾比苏东坡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让我如何不爱他!
他的“多面性”加上他的“生活情趣性”,所以说他是“千古第二词人”,我想反驳的人也不多吧!他的好,其实还有,请大家往后面看!
<4>
辛弃疾是那么好,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里,常常就有辛弃疾的词出现。
在第四季二期的时候,董卿更是引用辛弃疾词说了一段开场白,开阔大气,让那期诗词大会的开场,充满了令人激情昂扬的气息!
那么董卿的开场白,究竟是什么呢?这就马上给大家奉上!董卿开头的开头是这样说的。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间我应如是。这里是《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二期的现场,大家好,我是董卿!”
董卿一开头就引用了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里的名句!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5>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首词,是辛弃疾落职闲居信州铅山(今属江西)时的作品,是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题写的,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
这首词,还有个引子,就是交代他写词的背景,也贴出,供大家阅览!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辛弃疾“独坐停云”,触景生情,信手拈来,随成此篇,里面有悲观的人生感慨,有寂寞的心境和对时局的怨恨,但是我看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这句,我又能深刻的体会出他对人生的不妥协,他还想施展一下人生抱负,可是“知我者,二三子”,又让人感到无限的唏嘘!
苏东坡是开创了以“诗情”写词的先河,辛弃疾却是开创了“以文为词”的先河。
一首词,能写出如此复杂的人生历程和心灵感悟,感觉也只有辛弃疾了!也许就是因为有“文”这个宏大的载体来容纳的缘故!
所以说,辛弃疾的好,还有一个就是好在它词里面的“博大”!还有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更能体现他“以文为词”的精髓!
篇幅太长,就不贴出了,其中一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应该很多人都知道!
搁下这两首词,我们接着听董卿说辛弃疾的开场白!
<6>
“曾经“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一生经历坎坷,当老了坐在水声山色之间,突然发现对面的青山,是如此妩媚多姿。
是啊,无论是巍巍青山壁立千仞,还是浩浩江河源远流长,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双诗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跟随诗人的眼睛,重返青山绿水,看江山如此多娇!”
董卿的开场白,总是能起到撑开场面的作用,听她讲出这段话,我感觉我也仿佛把我们祖国的青山绿水,尽收眼底了!
人的语言就是这么奇妙,同是一种东西,这样说是死气沉沉的,可是换了几个字眼后,不知怎么回事,就活了!
我们古代的文人,好像就是专门为我们的大好河山做“点睛”的工作!辛弃疾对青山的“妩媚”点睛,让董卿恰切的说出了“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也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给点活了!
这真是“立意恒久远,点睛永流传”啊!也在心里为董小姐点赞一下!
下面我们看看董卿这一段开头说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
<7>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后、闲居带湖时所作。
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但他却无心赏玩。因为看到国家被欺凌,自己却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于是就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这首词通篇写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最后一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更是让词有了无限的回味空间!这一句,直到如今,还是形容我们复杂心情的最恰切和动人词句!
不过也正是这段低谷的日子,才让他深入到了最底层的生活,发现了开头我引用的词里的那些乡村田间的美好!
<8>
上面说了那么多辛弃疾的词,其实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我引用的,还是董卿引用的,这些都是经历了人生波动后,“而今识尽愁滋味”时候的辛弃疾写的!
这又要回到老话题上了,文人们的不幸人生遭遇,对于他们的单个人生来说是灾难,但是对于我们的文学史来说,是一件大幸事!
虽然对文人来说有点残酷,但这是一个古今不变的真理!
若是辛弃疾和苏轼,一生顺遂,我想他们,也不过会像晏殊和张先一样,惬意的花前月下,吟风弄月一辈子。然后我们的文学史上,就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也不会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所以说,辛弃疾之所以有这个“千古第二词人”的称号,还得谢谢曾经他经历的那些曲折和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