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又是一年中秋节,明月皎皎中秋夜,万家欢庆夜不眠。不眠夜,人们大都欢欢喜喜,尽管过节方式各异。
从小到大,从以前到现在,我度过的中秋夜也不一样。
我出生在闽南小山村。
小时侯,每逢中秋节,我总是特别兴奋。因为小山村的中秋夜总是别有一番热闹场景,而小孩子最喜欢凑热闹。
中秋那天,早上大伙儿开始忙着绑扎稻草龙。大家拿来稻草和竹把,扎个龙头,又做了几截龙身,接着一截一截地连接架起,串成一条长长的草龙。然后又在草龙身上装上灯,灯光熠熠闪烁,长龙活灵活现。
当夜幕降临,村里的娃娃们早早地穿上漂漂亮亮的衣服,咬完月饼与水果,一个喊一个地聚集起来。
给草龙插上香,十几个男孩子各用一根竹把插入龙身,用力一举,将草龙高高撑起,手中的竹把不断地向上、向前、向左、向右举,使龙身随之不停地扭摆欢腾。
其余大大小小的娃娃就都跟随“草龙”后面大喊大叫地助龙威,我就是其中一个,叫得特别响亮清脆。出发了,前面的“小锣手”锣声当当敲在前,引得后面的长龙翻腾狂舞一路向前。有些娃娃来不及吃饭,就急急地抱上几个饼或水果,飞也似地跟上龙队,叫呵、跳呵,全然不管后头的阿爸阿妈怎么叫唤。
大家舞着龙,挨家挨户表演助兴,绕遍小山村,鞭炮声、锣鼓声闹翻了天。直到闹得尽兴了,最后在锣鼓喧天中,点火焚烧草龙。草龙带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升天,为民祈福,红色火光映照出无尽的喜庆吉祥。
乡村的中秋夜就这么闹闹腾腾的,仿佛中秋的月亮只有在熙熙攘攘的风风火火中才够得上圆满!
我不懂得这种习俗源于哪个年代?只记得我童年的每个中秋节总在这样龙腾声嚣中度过。这或许是由于我们的民族几千年来崇尚龙的传统吧!
后来,我长成了大姑娘。那时候正时兴卡拉ok,小山村也一样流行。
每到中秋夜,村里的姐妹会邀请我去参加她们的卡拉ok。大家欢聚在一起,无拘无束地唱呀、跳呀、笑呀、闹呀。姐妹们的嬉笑歌唱,给喜盈盈、乐陶陶的中秋月夜搅和上一串串沸扬的欢畅。
师范毕业后又回到小山村教书。中秋夜,同事朋友互相邀约,一起骑着摩托车到小县城,或在江边、或在公园,吃饼、赏月、唠嗑……年轻真好,总有挥洒不完的活力!
结婚后,我和老公沉醉在两人世界。中秋夜,老公骑上摩托车,带我兜风赏月。我能想到最美的中秋节,就是一双人,还有风和月!
女儿出生后,每逢中秋夜,一家三口,与同在县城生活的亲戚欢聚过节。五个家庭三代人,聚餐,博饼,赏月,欢笑声此起彼伏……
中秋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