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中秋节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寓意团圆,这也是一个丰收的节日。适逢盛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珍爱团圆、珍重丰收。
一到中秋月圆之时,人们就会想起那个美丽而又令人忧伤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时期,盘古开天地之时,天地混沌,日月无常。那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每天把大地晒得如同今天的新疆吐鲁番火焰山一样,庄稼无法生长,人畜无法生活,世界如同炼狱一般。当时有一个壮士名叫后羿,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名字叫嫦娥,在家里二人夫妻恩爱,琴瑟和鸣。因为后羿臂力无穷,箭法高超,人们总希望他能够降服那十个作孽的太阳,终于有一天他瞅准了机会,搭弓射箭,一举将十个太阳中的九个射了下来,同时,他严令留下的那个太阳,必须严格作息时间,早升晚落,造福民间。从此便有了风调雨顺和阳光雨露,人们开始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也许是因为后羿的贤德感动神灵,有一次他进山打猎时偶遇一神仙并赠他一粒仙丹,说服下后可以升天成仙。但忠厚的后羿却舍不得妻子,便一直没有服用那粒仙丹,只是将它交给妻子保管,自己仍旧率领族人打猎耕田,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据说,嫦娥的美丽也吸引了当时一个恶棍的垂涎,这个人名叫蓬蒙,我不知道是不是《西游记》里描绘的那个猪八戒,因为他叫做天蓬元帅,也有一个“蓬”字,而且他也是因为调戏嫦娥而被贬下界的,不过那可能是嫦娥登月之后的事了。有一天,那个蓬蒙趁后羿不在家,终于还是忍不住向嫦娥伸出了黑手,嫦娥为了保全自己的清白,在不得已时吞下了那粒仙丹,瞬间腾空而起,升天飞到了月宫,变成了月中仙子。
后羿回来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气恼交集,想去杀死蓬蒙但他已经逃遁。当晚,月满如轮,月亮中似乎现出了嫦娥的影子,后羿思妻心切,便在月光下摆下瓜果美食,遥祭月亮。以后,每年人们都会在中秋月圆之时举行同样的仪式,延续至今......
这当然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真正的中秋节要到唐朝以后,其文化内涵却依旧是团圆和丰收。
【方圆居文化】---01
——中秋节的别称——
记得四十多年前我上小学时,常常为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还是”仲秋节“而困惑,大概当时教我们的小学老师时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后来就一直或中秋、或仲秋的那样叫过来了,也没有深入考究。直到现在,一些人在写这个节日名称,或者在一些月饼包装盒上还能见到这两个称谓的混用。
其实,中秋即仲秋。我国文化中,古人习惯将一个季度的三个月中第一个月叫做孟月、第二个月叫仲月、第三个月则叫季月。八月为秋季,八月十五,正值第三季度中月,故称为仲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是一个美丽的节日,她还有很多美丽的别称: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更喜欢这个节日里“团圆”的内涵,在政治上,我们则更喜欢在这样的节日里思念台胞,期盼祖国统一。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端正月”这个名字我也是在今天写这个小文章查阅资料才知道,感觉真美、真贴切,这也只有唐朝人才能想出这样端庄文雅的称谓了。
【方圆居文化】---02
——中秋节的发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现在我国形成了四大民间传统节日,即: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在这四大节日中,历史最短的就是中秋节了。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是古时的拜月仪式。“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周礼》中,其中的《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礼记》上还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那个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认为日月风云都是天神,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都有拜祭日月的做法。《礼记》中的这些记载,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但这只是一种祭祀礼仪,还不是民间节日
二是隋末唐军的军粮月饼。据说隋末唐军将领裴寂在行军途中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了月饼作为军饷发给他的将士,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但这个说法太牵强,即使是月饼的发明与这位将军有关,但这也不能成为中秋节的由来证据。
三是唐朝宫庭赏月习俗。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由宫庭传向民间,并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句子,这也应该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中秋节一词。
四是宋代官方认可中秋节。如果说唐朝开始在民间普遍过中秋节,那么到了北宋才正式得到官方认可,并命名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由此,我觉得中秋节的发展应该这样定论:起源于周、盛行于唐、定名于宋。
【方圆居文化】---03
——中秋节的民俗——
1、祭月、赏月、拜月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以长江为界,南北方过节民俗是不一样的,但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差异再大,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赏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现在,新时代的祭月、拜月的仪式已经大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赏月。每逢中秋佳节,人们在享受团圆的同时,一定会在自家的小院大树下、或者楼房阳台月光中,摆上一桌子的水果、香瓜、葡萄之类,把酒言欢,共叙天伦。当然人们也会在这月圆之夜吃月饼,但现在的人讲究保健,不敢多吃含糖高的食品,会把一个小小的月饼再切成两瓣或四瓣,稍微品尝一下而已,但却少了许多甜蜜的乐趣。
我的老家是临沂沂水县,小时候家里穷,但中秋节是一定能吃上当地的月饼和蜂糕的。那时的月饼是酥皮的,一磕就掉碴碴,需要咬好几口才能吃到里边的甜馅。那时候虽然饿,但却不喜欢这种月饼。但对于那蜂糕就不一样了,那是一种类似现在超市里卖的“沙其玛”的甜点,但要大得多,感觉也甜得多。记得那时一块蜂糕大概有两块砖头摞起来那么大,一般用草纸包着,细麻绳系着,但那纸和绳都被糖和油洇透了,看起来就诱人。过节当晚,大人会给每个孩子切下一块,我们会小心翼翼地吃,那种甜真的能沁人心脾,吃到最后手指头上都是粘粘的糖,我们会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舔。那种甜到现在还感到意犹未尽。可现在再吃那沙其玛却一点也找不到儿时的感觉了。
我的老家在中秋节是要敬天地,祭祖宗的,每家每户会在天井里摆下一桌子瓜果、美食,祭祀天地,感谢上苍保祐一年的好收成。早上,还要到祖坟上祭祖,也是一样的瓜果供品,也是一样的感谢祖宗保祐。这不是迷信,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祖宗崇拜,是我们全部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2、观潮、燃灯、猜谜
在中国的长江以南,中秋节要更热闹一些,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比如一年一度的钱塘江观潮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盛事了。
中秋之夜,南方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3、赏桂花、饮桂花酒
“八月桂花香”。中秋节也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同时桂花又是人们想像中月宫的吉祥树,所以,在八月中秋的桂花树下,人们仰望月中桂花树,赏桂花、闻花香、饮桂花酒便成了许多地方常见的习俗。但由于桂花酒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很多人就用葡萄酒代替,一样能喝出桂花美酒的意境来。
【方圆居文化】---04
——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
中秋节是团圆节,中秋月是团圆月。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中秋被赋予了太多美好的寓意,也是历代文化名人歌咏抒怀的主要角色。下面我撷取十首有代表性的诗词,与朋友共享。
1、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唐代曹松:《中秋对月》
无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
3、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4、唐代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5、宋代辛弃疾: 《太常引》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唐代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 唐代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8、宋代米芾: 《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西轮。
9、宋代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