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两党举行的重庆谈判,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那么,是谁最先提出“两党领袖能在重庆见上一面,当面谈谈,共商国是就好了”?这人乃是韩天耀。
韩天耀原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1915年6月,出生于北平一个自由职业者家庭,祖籍山西阳曲。一家人都虔信耶稣基督。韩天耀在北京汇文学校上了小学和中学。他的英语基础扎实,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其父韩珍山,早年生活清贫,在太原东家巷一家英国教会医院当童工。后得到英国皇族爱德华大夫器重,去伦敦学医七年,回国后出入紫禁城,为皇族人等看病,成了一名御医。当时任山西太谷铭贤学校校长的孔祥熙尊他为四哥,时常住在他的北京寓所。经他举荐,孔祥熙当上了北洋政府的谘议。后又与在河北潞河学院同窗、韩天耀姑妈韩玉梅结为伉俪。虽然婚后二年韩玉梅以肺痨病殁,又续娶宋蔼龄为妻,但孔韩两家关系仍然密切。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序幕,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武汉沦陷前,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在武汉出席国防军事会议期间,拜访了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面陈大西北和晋东南地区频发灾情,人民生活处于极度困难之中,希望国民政府给予赈济,以广泛动员民众参加抗战。此前,中共毛泽东也曾请宋庆龄向孔祥熙代为致意,希望孔祥熙为国共联合抗日出力。这样,当朱德提出赈灾问题时,孔祥熙便慨然应允,决定拨赈款十二万元(法币),派专人送往延安。
派谁将赈款送往延安?孔祥熙对此踌躇不决。这时担任国民党中央赈济委员会委员的韩天耀,恰从开封、洛阳前线的行政院战地服务团来到武汉。他听说此事后,主动向孔祥熙请缨。孔祥熙向侄儿打量一番之后,欣然同意韩天耀充当信使,这才放下心来。孔祥熙这次拨十二万元赈济款,并未按照正常手续通过国民党中央赈济委员会办理,而是亲自派人直接向陕西中央银行提取。这样,由自己的侄儿韩天耀承办这件事,就可以避免中间可能出现的麻烦。为使赈济款顺利而平安地送到延安,孔祥熙亲笔写了两封信:一封给毛泽东表示敬仰之情;一封给陕西中央银行经理,交待有关提取赈款的事项。
韩天耀一行手执孔祥熙的两封亲笔信到达西安后,为确保赈款安全,他先去面见国民党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要求蒋在赈灾团前往延安通过层层关卡时,给予保护与方便。然后,韩天耀到八路军驻西安的办事处,受到林伯渠、徐海东和办事处负责人伍云甫的热情接待,并商定派八路军武装战士护送赈款。为此,韩天耀又与蒋鼎文斡旋,首次获准八路军进入西安。一切安排妥当后,韩天耀迅速从陕西中央银行提取了七万元现金(另五万元留给晋东南),装在一条麻袋里,和林伯渠、徐海东等一起,跳上西安办事处事先安排好的大卡车,向着延安疾驶而去。可是,途中在一家客栈住宿时,一群国民党伤兵竟把护送赈款的八路军士兵的武器给缴了,但八路军战士顾全抗日大局,没有还击。然而,血气方刚的韩天耀怒不可遏,大声喝问伤兵:“是谁叫你们干的?我是行政院长孔祥熙派来执行公务的,绝不允许你们这样胡来!”事情闹到当地县里,县长一看韩天耀有来头,慌忙命令伤兵把枪交还八路军战士。事后,林伯渠连连夸奖韩天耀“别看韩先生年纪轻,办事情真有魄力!”
赈济团日夜兼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平安到达延安。
当天晚上,毛泽东在凤凰山麓居住的窑洞里,兴致勃勃地接见了韩天耀一行四人。当秘书李六如向毛泽东介绍韩天耀是孔祥熙的亲属时,毛泽东高兴地对他说:“表现不错么,是个有作为的青年。”接着,毛泽东说:“孔先生这次做了一件好事。你回去以后,请转告孔先生,在人民困难的时候,为人民办过好事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中国有句老话说:‘种瓜得瓜,种豆收豆’,只要孔先生坚持抗战,我们一定支持他。”谈话持续了三小时,当毛泽东谈到抗战形势及国共两党合作诸多问题时,韩天耀插话说:“主席先生,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不知该不该说。”毛泽东说:“好啊,你说给我听听。韩先生你有什么话,有什么想法尽可说,不必有什么顾忌。”韩天耀思量了一下,对毛泽东说:“我想,如果可能的话,毛主席你能不能到重庆与蒋委员长见上一面,当面谈谈,共商国是,和平合作,那就好了。”毛泽东听了,沉吟片刻,深思熟虑地说:“韩先生,你这个想法很好。不过,这要看时机了。如果时机成熟,蒋先生又有诚意的话,还是可以谈的么。谈总比不谈的好。”
本来,孔祥熙嘱咐韩天耀将赈款送到延安后就赶回来,结果却被毛泽东挽留了下来,在延安一住就是三个月。他所到之处,都受到热忱欢迎与接待。三个月的延安生活,给韩天耀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他依依不舍地从延安返回西安,又迅即将另五万元赈款送到晋东南八路军总部。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分别致函孔祥熙先生,表示感谢。
韩天耀不辱使命,从西安返回武汉,在向孔祥熙面报护送赈款的情况时,他谈及向毛泽东提出的“希望毛泽东先生与蒋委员长能见上一面,共商国是”的想法,孔祥熙虽未明确表示赞同与否,但对这个有胆识的侄儿还是暗自赞赏的。当时韩天耀提出这个问题,虽是他个人良好的愿望,但也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七年后当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日本宣布投降后,他个人的良好愿望终于成为事实。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主席应蒋介石三次之邀终于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举世瞩目的和平谈判。一时间,重庆谈判成了轰动世界的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