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周敦颐先生是我工作地方的古圣人,学界尊其为理学开山鼻祖,孔孟后第一人,湖湘文化的先驱。小时候读他的《爱莲说》,美文精句,朗朗上口,意境高远,读后难忘。这几年,有机会更多接触了解先生思想和故事,更觉得他的理学精妙、人品磊落,一些困惑也豁然开朗,于是愈想多读先生的文章。
县文联主席黄新姿受友人之托,从先生为官从政角度创作了《大宋清官周敦颐》一书,再树先生千秋廉洁官员标杆形象。同时,2017年端午也是先生诞辰一千周年,道县作为先生故乡,正在筹备千年纪念活动,该书出版非常及时有意义。作者广收史料,倾心孕撰,创作了先生五行推理、智破悬案,随遇而安、教化边民,秉公执法、惩凶除恶,敢于担责、勤政为民,不媚权贵、两袖清风等故事。这些故事虽年代久远,却仍在先生家乡和江西九江、郴州汝城等从政为官地方广为流传。读完掩卷而思,我深感先生作为一代清官之名实、之不易,非大智大仁大为大爱者而不能。
先生为官之清,在清正、清明、清廉、清为。心正则行正。先生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为持公判案,宁可得罪上司、辞官不做,这在体制内实殊不易,需相当大的定力,非高尚独立人格而不能为。明理则善断。先生融儒释道之学、通天地人之理,著《太极图说》、《通书》等理学大论,推演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智破疑案,以理化人,上级嘉许,百姓信服。廉洁则品高。先生以莲自喻、自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视清廉为人生至宝。自言“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味,举著常餐淡菜盘”。病重友人来访,家里余钱“不满百文”,当了30多年的官,最后连告老还乡的钱都没有,这是怎样的一种廉洁,怎样的一种精神。勤政则不庸。先生不避世事艰难,不畏官场险恶,不计个人得失,以“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来激励自己。每读此句,让人感慨于怀、无限敬佩。
感慨之余,细思先生为官清廉之所以为、之所以能为,或来于他内心对圣贤道德的坚守、对为政在公的忠诚、对百姓关爱的深情、对事理透彻的领悟。
先生崇敬圣贤、效行圣德。他说“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己矣”,“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先生以“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来自律、自立、自爱。这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坚定的人生信念,成为内化于心的强大廉洁动力,既便面对同事的讥讽和亲朋的不理解,甚至是上司的责难,先生早已意志坚定,坚守心中如莲花般高雅纯洁的精神圣地。我想,一个视清廉远胜于金钱,视清廉为人生最宝贵财富的人,就有了为官清廉最大最根本的基础。这种理想信念,穿越时空,永存天地,或许也是当前反腐最终达到“不愿为”所需要的思想境界。
先生以“公”作为政之要,作为官的最低尺度,坚持断案在公、做事在公、守纪在公,先公后私、以“公”为大。他认为“圣人之道,至公而己矣”,“公于己者公于人,未有不公于己者而能公于人也”。他拒绝为亲侄谋差使,要求下属“平斗量米”不占公家便宜。我想,“公”是清官最直接的体现,是做清官的关键所在,公者必清,清者至公。做到了“公”,就是百姓公认的清官。这让人联想一代伟人孙中山,平生最喜爱题词“天下为公”,把这作为追求奋斗的理想目标。虽相隔久远,但我想他们的思想是相通的。历史反复印证,“公者千古,私者一时”。一个为官从政者,只要把公字放在心中,为人克己奉公,办事公正公平,守规公私分明,就能得百姓之心、受百姓爱戴,历史上的大清官狄仁杰、包拯、海瑞等等不都如此吗?
先生爱民、忧民,内心深处始终“先有民、后为官”,对贪官奸史、土豪恶霸十分憎恨,对贫困百姓十分同情。他智斗端州知州杜咨,提出“凡仕于端者,取砚毋得过两枚”,还端砚开采权给穷苦百姓,为百姓代言主持公道。先生在郴州汝城遍访名医,寻找良方,治愈瘟疫,活人无数。我想,这是为清官的目的所在,是清官的价值追求。一个对百姓没有深厚感情的人,一个不愿把屁股坐到老百姓板凳上的人,一个眼中只有上级和自己的人,是不可能有持久清廉行为的。
先生也深知官场险恶、世事狡谲,认为“情伪微暖,其变千状。苟非中正明达果断者,不能治也”。因而,先生苦研理学,悟天地之道,得万物之理,明辨事理、明断是非、教化百姓。正是有这样的智明,《宋史.周敦颐传》记载:“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惊曰:老吏不如也”,先生成为百姓心中敬佩的能官清官。我想,能官未必是清官,但清官必须是能官,否则,是难以在险恶官场立足的,不仅不能明断是非、为民作主,而且还会遭人陷害、自身难保,也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和尊重。
《管子.牧民》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为政清廉,是关乎政权存亡的大事,是事业成败的根本,是树立威信、凝心聚力的关键。先生已为我们作出了楷模,我们应努力学之承之用之,如能这样,我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来得更快更早更好。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要了解但丁,就必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平”。《大宋清官周敦颐》一书为我们了解先生思想和廉行提供了很好的资料,虽难以领悟先生博大精深的理学,无法达到他的思想层次,但我却从心底敬佩先生的高洁品格,敬佩先生的大智大仁。人生易老,岁月匆匆。先生之道之行,已为我们点亮千年明灯,苟能如先生一样,在厚德中行道,在勤为中悟道,在天地中立道,仁爱至公,清廉为官,勤政利民,则不枉一生。这样想,不知先生认可否?
(作者系道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德源)
[责编:熊梓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