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1
鲁迅被毛泽东誉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骨头是最硬的”。
任何一个中国人,从识字开始,差不多就知道鲁迅的名字,并且整个学生生涯都在学习他的文章。
鲁迅,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大文豪!
但我们印象中的鲁迅,似乎一直是夹着香烟的中年人。
我们阅读到的鲁迅的作品,似乎都是他中年时期写就的。
有人说过“李白从未老过,杜甫从未年轻”,其实鲁迅好像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中年人。
鲁迅三十七岁发表《狂人日记》,才算正式登上文坛,开启了一个属于鲁迅的时代。
鲁迅在成为鲁迅之前,在他还是周树人的时候,都经历了什么呢?
2
我们最早知道“碰壁”这个词,是从鲁迅哪儿来的。
“我的伯父鲁迅”,就是那个碰壁的人。
鲁迅年轻时一直坎坷不断。
鲁迅少年时是一位富家少爷,家境殷实,因为祖父的科场舞弊案,家道中落。
鲁迅少年时出入最多的就是当铺和药铺,在当铺典当家产,在药铺抓药取药。这在他后来的文章中都有记载。
十八岁时,由于家境贫穷,鲁迅只好选择去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求学。这是一所类似军校的机构,入学差不多等于入伍。
不久鲁迅改入矿路学堂念书。在矿路学堂学习两年后,于1902年,也就是鲁迅年满21岁时,前往日本留学。
鲁迅先是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了两年日语,于1904年九月,入设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
1906年三月从仙台医学专科学校退学,返回东京。
1906年六月奉母亲之命,回绍兴与朱安结婚。
结婚后不久,又返回东京。
之后鲁迅在东京有过两次创业,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鲁迅最早兴致勃勃地创办了一本叫《新生》的刊物,但因为资金不足,刊物流产了。鲁迅潜心写就的论文,如《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最后只能发表在一家叫《河南》的杂志上。
办杂志不行,那就从事翻译工作吧!
鲁迅又和弟弟周作人借钱翻译出版了两套《域外小说集》,但最后只卖出了21本。翻译这条路看来也走不通了。
算一算,鲁迅已经在日本七年了,做刊物失败,做翻译失败,一家子都指望着他养,这时的鲁迅可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真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了。
1909年八月,鲁迅被迫回国,结束了七年的日本留学生涯。回国后,就任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生理和化学教员,兼任日籍教师的翻译。
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鲁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1912年起至1917年,鲁迅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直到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之前,鲁迅似乎都是循规蹈矩的。
这就是鲁迅坎坷的前半生。
3
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是伟大的,而作为普通人的周树人,尤其是前三十几年,并不见得成功。
正是因为周树人一再的失败和碰壁,才有了日后鲁迅的睿智和深刻。
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的。
当新文化运动开启后,鲁迅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文坛超级明星。
所有苦都不是白吃的,当你坚定了你的方向,只要熬过漫漫黑夜,你就会见到日出的那一刻!
致敬失败的周树人,致敬成功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