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全文249字。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录》、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
社会影响
发展演变
据说程氏兄弟正是受到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影响,才无意于科举,专心学问的。太极图乃是道家秘传,是不轻易付诸世人的。易分为象、数,象早已失传,数也只剩下残缺不全的枝节了。人类求道的历程不知有多少万年,有多少代?据说太极图是求道者脑中所浮现,小太极与大太极二者相同而且相通,共为一体,这就是古求道者对于宇宙的整体认识,是先求诸于人类自身的。
哲学地位
《太极图说》基本上是受道家影响。这种宇宙观成为朱熹的理学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朱熹盛推《太极图说》,他整理注解《太极图说》时,将当时《国史》中的《周敦颐传》引作“自无极而为太极”一句,删去了“自”“为”二字,改成“无极而太极”,认为无极只是形容太极 ,说明它之上没有更高的本原。这并不符合道家思想的原意,而且抹去了它出自道家的事实。同时,朱熹对图也有个别改动。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陆九韶致信朱熹,认为,《太极图说》成作于周氏学术未成之时,或非周氏所作。朱熹覆信否定其说,讥其“妄以己意,增饰其所无,破坏其所有”;还说“子静似亦未免此病”。陆九渊则不认同《太极图说》中无极的概念,象山(陆九渊)相信朱震讲法:“朱子发谓濂溪得《太极图》于穆伯长。伯长之传,出于陈希夷。其必有考。”淳熙十五年(1188年)九渊致函朱熹,提出诘辩。双方往还通信,围绕“无极”问题展开激烈论争。最后双方不欢而散。四年之后,又爆发了“皇极之辨”。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太极图说》一共才249个字,按今天看到的版本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从无极而太极”开始到“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这句话。这段说出了天地万物的本质构成都是阴阳二气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它们最基本的运动模式。
第二部分从“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到“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段说出了天地万物生成和运动的规律乃是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
第三部分从“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这段说的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以及做人的根本或者说对人来讲最重要的是中正仁义。
最后一段从“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及最后一句。这部分主要说人及人类社会运行起来应该遵从的原则是什么,也可以说人类运行的法则是什么。
从我自己的心得来看,《太极图说》这篇文字如果我们从开篇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入手,因为此句包含了万事万物,非常抽象宏观,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如果从结尾的“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开始,一步步从后向前一点点地去体会、理解,则可能相对容易一些。所以,我们今就从结尾开始倒着聊聊《太极图说》都说了些什么。
我们这期虽然叫道破宇宙真谛,但是因为宇宙包含的东西太多太广,如果都讲的话也不太可能。但是人类其实也是个宇宙,尤其人自身也可以说是个小宇宙,跟天地实际上是一体的,就是与天地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聊一聊人和人类社会“宇宙”。
在中国文化中最起码要搞定三个大问题,就是“天地人”三条大道是怎么回事儿。知道了并且按着去做了,基本可以善始善终、善生善死。所以,《太极图说》在这句的前一句讲: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就是说,天道要把握住阴阳;地道要把握住刚柔;人道要把握住仁义。所以,我们要知道一下天道及阴阳、地道及刚柔、人道及仁义具体是什么。
这两期我们讲了《太极图说》中天道地道人道的内涵,那如何能够把握住这三条道,以达到善始善终?那就又要看“天地人”的前一句: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那天地的德、日月的明、四时的序和鬼神的吉凶又是什么?我们又如何与四者相合?
以上摘自《张济昭 国学杂论》
张济昭老师将用3-4节音频课程,讲解从儒家、道家思想、历史、经济发展、天地人思想等多个角度为大家讲解《太极图说》的本质含义,音频没有针对周敦颐的249个字逐一解释,而是直接用了我们现代人生活中应对各种事物的角度去解析,《太极图说》背后的思维逻辑。
这是一个拿来用的音频,不是在《太极图说》本身含义上的探讨,想更多了解太极图说本身含义的,张济昭老师会在未来的节目中从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讲起,请期待未来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