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周树人何时成为鲁迅?
或许,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文学史上通常都这样描述: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鲁迅的第一个名字是祖父起的,叫做樟寿。而他成为周树人的时候已经18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这个名字是他在江南水师学堂就职的族叔祖周椒生所赐,阿樟从此成为树人。名字无非是个代号而已,鲁迅对待名字的旷达让他成为了世界上笔名最多的作家,多达181个。而周树人成为鲁迅却又是在20年之后了。
1918年5月,周树人在《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署名鲁迅。此时的鲁迅已经38岁。周树人终于成为了鲁迅。
先说名字。鲁迅的母亲叫鲁瑞,鲁迅之名的由来应该与母亲有关。鲁迅是个孝子,因为在他童年、少年的记忆里,只有母亲能够给他带来温暖。祖父因科举贿案锒铛入狱等待秋后问斩,而父亲则吸食鸦片直至死去。家道中落是诞生鲁迅的必要条件。从他后来谈及自己取鲁迅为笔名的原因时,也曾说过,一方面因为之前曾经用过“迅行”,一方面随了母姓,再者周鲁为同姓之国,许寿裳还说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我更愿意相信鲁迅是选择了母亲的姓氏。一个从小没有得到多少父爱的儿童,亲近母亲是很自然的事,何况鲁迅的母亲对他慈爱有加。
周树人成为鲁迅,走过了长长的心路历程,其中的彷徨、迷茫、挣扎、寻找陪伴了他一生。
走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阿樟的童年就此结束;告别了“独角兽对比目鱼”的私塾时代,阿樟开始目睹世态炎凉;父亡之后,接触新学的阿樟企盼走出那压抑的故乡;18岁的阿樟成为树人的时候他来到江南水师学堂,次年又改入路矿学堂。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挚友,也渐渐在革命的道路中彷徨。矿藏救不了中国,文学能吗?或许医学可以吧。于是,他又转而学医,而远去仙台也算是对他并不看得惯的革命方式或者投机革命的行为的逃离。1906年6月,26岁的树人遵从母命回到家乡,娶朱安为妻,为了不违逆母亲而最终让两个女人内心终日凄凉。完成了一次冰冷的义务之后,仅仅4天他就再次回到日本,并带走了二弟周作人。回到日本的他告别了藤野先生,告别了医学,因为他知道医学不足以医治那些麻木的国人。开始思考国民性的周树人转而确定了文学的道路。创作、翻译、办杂志、拜师章太炎,直到在日本逐渐拮据,无以为继。1909年6月回到家乡任职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中学堂、绍兴师范学校,经历了对王金发式革命的期望、失望。1911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京任职,8月任教育部佥事。政治的混乱让周树人迷茫、彷徨,最终埋首故纸堆中,研究佛经、研究造像、墓志拓本等等。也要感谢在这样混乱时局里的思索,感谢来自异族的文字和贯穿其中的思想,感谢那些对周树人产生了直接影响的人,这些人来自日本、俄罗斯,甚至捷克,于是,在这样的煎熬和锤炼中,周树人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1918年5月,随着《狂人日记》的诞生,政治意义上的文学史意义上的鲁迅诞生了,此后的鲁迅更承担起一个战士的职责,擦亮了匕首,准备好了投枪。战士不是一夜之间就炼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树人1918年才真正地成为了鲁迅。
鲁迅不是一个平面,他不是那个被脸谱化了被高大化了的形象,走进他的一生,你才能认识一个鲜活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