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文 | 李栩然
首发 | 栩先生(公众号ID:superMr_xu)
01.
很多人可能没太关注,那个后来叱咤文坛、风光无两的鲁迅,前半生其实一直都不怎么如意。
少年时祖父入狱,父亲早逝。这些家庭变故不必多说。
到了20多岁时,鲁迅依然过得很折腾。
比如说,读书读得好好的,他老想转专业。
1902年,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公费到日本留学。
1904年,鲁迅在日本弘文学院学完日本语及普通速成科。
按规定,接下来鲁迅应该升入东京帝国大学的采矿冶金科学习了。东京帝国大学,是东京大学的前身。简单来说吧,就是日本最好的大学。
对鲁迅的很多同学来说,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时刻。这也根本就不是需要选择的时候。因为,完美的人生剧本已经写好了:
名校毕业,当上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这时候有啥好折腾的?
然而鲁迅说不,我要去学医。
鲁迅要去的地方,是离东京很远,位于日本东北偏僻小城镇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这个选择,让一般人难以理解。
这也让我想起大学同学老牛的一件事。
大二的时候,可以读双学位了。
好几个同学都去读了经济学。
老牛喜欢历史。于是,他一个人兴冲冲的跑去历史学院院办,见到了一位正在办公的老师。
老牛:老师好,我来报双学位。
看到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家伙,老师有点愣住了。
老牛想,他可能没听清楚自己刚才的话,于是又把来意详细说了一遍。
老牛:老师好,我是文学院大二的学生,现在不是可以选双学位了么,我想来读历史学的双学位。您看看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什么时候可以来办?
据老牛说,当时,历史学院这位老师明白他的意思之后,微笑的看着他,然后意味深长的说了三句话:
1、同学,我们历史学院没有双学位。
2、也没有辅修。
3、同学啊,你何必呢?
听完第三句话,老牛当场无语。转身就默默回了宿舍。
何必呢,何必来读就业前景这么一般的历史学呢?
我想,当年鲁迅的师友中,可能也会有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鲁迅啊,你何必呢?
是啊,从最好大学的热门专业,跑到这么一个偏僻的城镇去读医学,有这个必要吗?
然而鲁迅说,有必要。
于是,鲁迅从一名工科生转成了一名医科生,成为仙台医专当年仅有的一名外国留学生。
但折腾才刚刚开始。
无论是鲁迅的同学还是鲁迅自己,可能都不会想到,2年之后,鲁迅就又一次走上了转专业的路。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读过《藤野先生》的同学,想必都对这四个字记忆犹新:弃医从文。
就这样,曾经的工科生,现在的医科生鲁迅,又成为了一名文科生……
这个决定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从此以后,我们的中小学语文副本,哦不,课本里面多了一个令人生畏的大BOSS。
但鲁迅弃医从文后这几年的经历,却几乎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空白”。
离开仙台医专后,鲁迅把学籍挂在一所德语学校。但是,他基本不去上课。
从1906年弃医从文后,到1908年跟着章太炎学习前,关于鲁迅生平的记载很少。
几乎没人知道他到底在干啥。
以前听一位研究鲁迅的老师说,他们曾经去日本考察,到过鲁迅当年待的地方。有研究者还半开玩笑的询问了解点情况的当地人:鲁迅当年到底整天在干啥呢,是不是找女朋友了啊……
不过人家说了:这个,真没有……
鉴于一部分文艺青年所谓的“诗和远方”,就是各种浪浪浪。如果说鲁迅当时过了几年放浪形骸的日子,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当我重新阅读起周作人对鲁迅这段时间生活经历的回忆时,确实是心生敬佩。
周作人说,这段日子,鲁迅多是自修,主要时间用于大量搜集和阅读外国进步文学作品,以便有选择地进行翻译和介绍。
这段文字,研究鲁迅的学者肯定也读过。只是内容可能有点太过简短了。
但我相信,这就是鲁迅那两年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要创作出伟大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生命的沉潜。这段日子,是鲁迅生命中的沉潜岁月。
没有人监督,没有人强迫。不是一边过着颓废的生活,一边高喊谁的青春不迷茫、情怀无处安放;也不是有一搭没一搭,只在热情来了的时候“爱好”一下;而是经年累月,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默不作声地用在那些喜欢的事情上。哪怕无人知晓,哪怕备受煎熬。
什么叫情怀,这才叫情怀。
要知道,这段时间,鲁迅生活很艰难,一度只能以校对书稿来补贴生活。
但他始终在坚持自己的梦想。学医,是为了救治民众。学文,是为了救治灵魂。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青年的豪气,也是鲁迅的情怀。
02.
但鲁迅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他似乎既是不顾世俗的情怀青年,又是十分计较的“世故老人”。
对于利益,鲁迅确实是很计较的。
继续说说鲁迅后来的经历。
在日本折腾了几年之后,鲁迅同学终于……没有折腾出太大的名堂,在1909年回国了。
回国的原因很现实,家里缺钱:
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鲁迅自己可以为了梦想过苦日子,但总不能让家人也跟他一样艰难度日。这正是所有“为情怀不顾一切”的青年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于是,鲁迅开始找工作。
大龄文艺青年鲁迅的第一份工作是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老师。
教的科目,是化学和生理学……
1912年起,鲁迅又开始在教育部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随后被任命为教育部佥事;就这样开启了公务员生涯。
弃工学医,弃医从文,然后,从一个文艺青年,变成一个理科老师,再成为一名公务员……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份亮瞎我眼睛的简历……
从当初的不顾一切,一步步走到如今。不管怎么说吧,这可能都算不上鲁迅曾经梦想中的职业。
但鲁迅可以说是非常踏实了,在公务员岗位上一干就是14年。
既然不能专门搞文艺,公务员的待遇又还很不错,那就干着吧。有了生活,再谈理想。
如果说这可能是不少人在情怀遭遇挫折时,都会做出的一种选择的话;那么鲁迅对另外一些事的处理方式,更能让人看出他对待利益的态度。
一次著名的事件就是,鲁迅差点告了出版商。
鲁迅与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有师徒之谊,二人关系曾经很好,后者一度垄断了鲁迅著作的出版,鲁迅对李小峰也很欣赏。但后来,因为对方迟迟拖欠鲁迅的版税,鲁迅一怒之下,便准备直接将李小峰告上法庭,后经郁达夫调解方才“私了”。
中国历来有“厌讼”的传统,不到万不得已,大家都不爱打官司。在当时人看来,你们都是文化人,而且是师徒朋友,闹成这样,似乎有些过了。
但鲁迅不信奉这一套。
我有情怀,不代表你可以侵犯我的利益。
虽然不必采取与鲁迅相同的做法,但我还是很认同鲁迅对待利益时的想法。
因为,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了经济保障,才有更大的机会去追求精神情怀。
对于那些仅仅爱情怀之名的人,我想他们应该从鲁迅身上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情怀。
而对于那些真正有情怀的青年,我更希望的是,他们在社会行走之时,能多学习那个鲁迅,学着多“计较计较”自己的利益。
有了足够的利益保障,我相信,鲁迅后来追求那些他所热爱的东西时,会比当年身在日本时的那个他,更加从容。
03.
多年后的一个春天。北京南半截胡同。
空气和往日一般寂静。偶尔有几声犬吠。
夜色下,身穿长衫的男子走进绍兴县馆。
男子将手提的大皮夹轻轻放在破桌之上,看了看正在埋头写字的那人。
他又转头看向破桌,上面零零散散堆着的,是古碑的钞本。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男子翻开一份钞本,问那人。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沉默。
男人似乎记起什么,放下手边的钞本:“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那人抬起头。
那好吧。
不久后,男子收到那人递来的文章。纸上密密麻麻,满是朴质而拘挚的文字。起首处写着四字的文章标题——《狂人日记》。
没错,身着长衫的男子,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得力干将钱玄同。而在自己房中埋头写字的那人,就是后来的著名作家,当时的教育部公务员周树人。
《狂人日记》,让鲁迅这个笔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文学的天空。
沉潜了十几年的鲁迅,从此浮出水面,径直走向中国文学殿堂的中心,似乎突然之间,就成为光彩夺目的巨星。真好像那首著名的偈子所说: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狂人日记》一出手,便达到难以逾越的高度。
钱玄同请鲁迅出山的故事,后来广为流传。在这个故事之中,鲁迅与钱玄同的对话,似乎是钱玄同最后那句话的铺垫。但我真正感兴趣的,却是这两句对话中的内容。
我钞这些,没有什么用。
也没什么意义。
我只是喜欢罢了。
喜欢和这些古碑钞本在一起,和这些魏晋文章在一起。
不为什么用,也不为什么意义。
我相信,那是鲁迅一生中优裕从容的时光。
有了生活,再谈理想。重要的是,他从没忘了理想。
先生千古。
—— END ——
栩先生说:感谢阅读,我是栩先生,文章来自我的个人原创微信公众号“栩先生”(公众号ID:superMr_xu)。
关注公众号,在菜单栏可以直接读我的更多成长干货、深度思考等全网热文,和关于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转发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