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诗词赏析 > 浅说周敦颐为何是孔、孟之后的第一位圣人

浅说周敦颐为何是孔、孟之后的第一位圣人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诗词赏析

浅说周敦颐为何是孔、孟之后的第一位圣人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首自小就耳熟能详、琅琅上口的《爱莲说》,

便是出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周敦颐(公元1017—1073年),字茂叔,原名惇实,

后因避宋英宗旧名之讳而改为惇颐。

因其建濂溪书堂于庐山之麓,故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

清人贺瑞麟在《周子全书序》中说:

“孔孟而后千有余年,圣人之道不传。

道非不传也,以无传道之人耳。”

意思是天道、天理始终都在,但是传道的人却很难出现。

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都做了努力,但都不是醇儒。

直到北宋,一千五百年无人传道的局面被周敦颐终结了。

在历代儒统中,周敦颐上承孔子、孟子,排位第三;

下启二程、朱子,排位第一。

可以说,周敦颐是孔、孟以来的第三位圣人,

是孔、孟之后的第一位圣人。

朱子在《邵州特祀濂溪先生祠记》中说,

从尧舜禹到孔孟二千余年,屡明屡晦;

从孔孟到周敦颐一千五百年,大多数时候是晦暗的,

“其明者不能以百岁”。

所以黄百家称赞周敦颐有“破暗之功”。

周敦颐因其卓越的思想理论的创造性贡献,

而被尊为理学开山。他的思想光芒如同一盏明灯,

照亮了中国将近一千年的历程,

照亮了整个东亚世界,此其所以为一代圣人。

梁绍辉所著《周敦颐评传》里说:“生于湖南边陲之地,

学不由名师,官不过知府,著作字不满三千,

所在又多边远障塞之处……”

一辈子没遇到过什么奇缘,没经历过什么惊涛骇浪,

也没有生活在历史重要的拐点上,

可是,为什么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周敦颐,

却成为了继孔、孟之后的“圣人”?

在周敦颐之前,

历代思想家大都没有完整地、系统地解释宇宙的本源,

并将宇宙的本源道德化。

周敦颐认为,宇宙一开始是无极,

无极是比太极更加原始的状态,也就是一片混沌。

这片混沌之气无穷无尽,是静止的状态。

这与现代科学的宇宙大爆炸不谋而合。

而无极到太极,可以理解为偶然地发生。

所以,太,至也;极,极限也。

“太极”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至极之理,也包括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但相对无极的无穷,太极是有穷有尽的。

其实后来包括朱子在内,都认为无需在太极之前增加无极,

或者说无极就是太极。

而周敦颐之所以说“太极自无极”,

主要是取其静而说太极之动。

“太极”状态运动起来就生出“阳气”。

而当运动的速度达到极快,

运动的规模达到极大时,

就会产生静止不动的感觉。

其实还是在动,只是看起来,似乎是静止的。

这种“静”的状态就生出“阴气”。

动和静,互相成为对方存在的根据。

可见周敦颐的理解已经接近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动和静的存在产生出了阴阳,

阴阳就逐步形成了“天地”这两个仪态。

由于阴阳的变化与融合,

就生出了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形态,称为五行。

“五行”按照顺序分布与排列,春夏秋冬四季就出现了。

因此,五行,来源于阴阳;

阴阳,来源于太极;

太极,来源于无极。

五行产生之后,它们各自就具有了其自身的特性。

无极的真谛,阴阳、五行的精妙,

均来源于巧妙的融合与凝聚。

由乾健之性生成阳男,由坤柔之性生成阴女。

这两种形态的交感融合就衍生出万物。

万物生生不息,所以宇宙也就变化无穷了。

只有人类,得到了太极的真性、阴阳五行的精粹 ,

因此在万物中它最灵慧。

人的形体一旦生成,精神、思想就产生了,

人凭着思想而获得知识,

五行的本性逐步被人感触和认识,

通过对五性的感知认识,人分辨出善恶。

从此,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就出现和发生了。

由此可以看出,周敦颐所持的是人性本善的观点。

而这点事实上打破君权天授的说法。

因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在竭力造神。

竭力标榜他们是代表天帝、代表神来统治人间的。

所以帝皇是天子,而人自然就有三六九等。

但是从周敦颐的这个观点出发,

人区别于动物之后是平等的。

然后,周敦颐又提出了圣人的标准。

他说,圣人定下 “中正仁义 ”的原则

并提倡“无欲”、“主静”的修养方法。

这就确立了做人的根本准则。

所以圣人的德性与天地相符,明智与日月相合,

行事的次序与四时的推移相协调,趋吉避凶,

与鬼神的功能相一致。

君子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身,所以总是吉利,

小人违背它行事,所以难免凶险。

因此说:确立天道的准则,叫做阴和阳;

确立地道的准则,叫做柔和刚;

确立人道的准则叫做仁和义。

于是,周敦颐把人和宇宙(天地)相结合,

提出了符合自然规律的做人的行为准则。

上面所说的就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在两百多字的《太极图说》中,

周敦颐最后的总结是:

开始到终结总是周而复始进行的。

也就是说,生死只是周而复始的规律。

其实周敦颐的太极,

与道家的太极既有相同却又相反。

那时道家的太极并非我们现在常见的阴阳鱼图。

阴阳鱼图要到明代才出现。

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

思想家黄宗羲之弟黄宗炎曾作过《图学辩惑》,

就《太极图》的来源作了一番考证。

据他所考证,这个《太极图》是汉朝的河上公作的,

讲的是“方士修炼之术”。

这个图原来的名字是《无极图》。

魏伯阳得到这个图,作了一部书,就是《参同契》。

钟离权得到这个图,传给吕洞宾。

吕洞宾和陈抟同隐华山,就把这个图传给陈抟。

陈抟把它刻在华山的一个石壁上,又把他传给穆修。

穆修传给周敦颐。

按黄宗炎的考证,这个图原来是从下面看起,自下而上。

周敦颐得到这个图,就把对于这个图的看法颠倒过来。

不是从下往上看,而是从上往下看。

并把这个图的名字改为《太极图》。

黄宗炎说:“盖方士之诀,在逆而成丹,故从下而上。

周子之意,以顺而生人,故从上而下。”

有生就有死,生死是自然的程序,也是自然的规律。

道教的修炼的目的是长生不死,

这是反自然的程序和规律,就是所谓“逆”。

周敦颐把对于这个图的看法颠倒过来,

不是用以表示方士修炼的阶段和过程,

而是用以表示宇宙演化的程序和过程。

这一解读恰恰将道家向虚空的修炼给“落地”了。

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在提出观点之后,

通常都会有方法论。周敦颐也不例外。

于是他又写了另一本著作《通书》。

《太极图说》主要谈天道,以“太极”为核心,

而《通书》主要谈人事。以“诚”为核心。

文中说:“诚者,圣人之本”。

换而言之,人如何做到圣人一样的“中正仁义 ”?

答案是“诚”。

诚是事物本来的样子,而仁义礼智信这五常,

只是“诚”不同方式的展现。

所以“诚”是我们所有行为的根本。

在《通书》中周敦颐构设了一个心灵世界,

这个世界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诚、神、几组成的形上境界,

一是刚、柔、善、恶、中组成的形下状态。

在他的心目中,后者来自于或基于前者,

是前者向常人心灵的延伸或流溢。

由于他极为看重前者,将前者理解为理想的心灵境界,

那么,从后者恢复到前者或趋向前者,

就成为他所认为的一个应然甚至必然的人生程序,

而这也成为宋明诸儒理解心灵世界的一个基本逻辑。

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就不细解该书了。

总体而言,周敦颐的思想事实上融汇了儒释道三家之长,

因此他的贡献在于其思想完善了儒家缺乏的形而上的部分,

也脱离

了道家向虚的追求。

为后代的理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甚至影响至今。

相关阅读

  •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逝世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周敦颐,在944年前的今天,1073年7月24日,北宋哲学家周敦颐逝世。周敦颐-1073年7月24日),原名惇实,字茂叔,号濂溪。
  • 爱莲说---周敦颐 (宋)

  • 成语词句网诗词赏析
  • 周敦颐简介,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