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今天要和大家摆的这一“虎”一“龙”,不是真的虎和龙,而是两个字,以及字背后的两个人。
贵阳黔灵山九曲径,绿树环绕,石阶顺着山势向上,直通弘福寺,每天从此上山的游客很多。整条山路,沿途可见摩崖石刻不少,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山腰一个大大的“虎”。
十多个平方的一块平整岩石,从上到下仅仅一个字,写法特殊,书法造诣高,笔力超迈,一气呵成,很见功底。
而和这个“虎”字齐名的,还有东山石壁上一个大大的“龙”字。
东山的“龙”,位于东山寺后院右侧石壁上,大小约三米,该字不如“虎”有气势,加之处在角落,很少有人关注。
我们都知道,摩崖石刻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通过摩崖石刻,时间留下来的故事和痕迹总能找到线索。
贵阳东山摩崖石刻
在贵阳市区的一些名山中,至今留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比较出名的是:黔灵山的“虎”,东山的“龙”,相宝山的“黔阳半壁”,图云关的几块记载过关口风云的文字,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的署名都是赵德昌(清朝贵州提督)。
相宝山的“黔阳半壁”
- 摩崖“发烧友”赵提督 -
这位爱名山爱写字的赵德昌究竟为何人?摩崖文字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
赵德昌,字达庵,号望云,贵州郎岱(今六枝)人。当时赵德昌的家庭,乃当地出名的军门,赵德昌也自然走上戎马道路。
清朝咸丰初年,赵追随云南提督恒春在黔作战。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他奉贵州巡抚刘源灏之命,统帅省城各路兵马。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由兴义总兵擢升贵州提督,黔军名将,成为全省最高军事长官。
戎马之余,赵德昌颇爱写诗。他的诗和书法,有很深的造诣,他不仅是一位贵州土生土长的军人、高级将领,还是一位军旅诗人和军旅书法家。
图云关摩崖石刻
图云关,曾经是贵阳城一重要关隘,是周渔璜笔下的“奇石千丈云际立,雄关四扇日中开”之雄关,现在属于鹿冲关森林公园。在公园北大门,留有多处摩崖石刻,记录图云关曾经的风霜故事。
山崖最中间位置是“四壁生风”四字,旁边乃是多处摩崖石刻,字迹清晰可辨,类似游记、记事、亭记,署名为“达庵题”、“达庵又题”、“达庵再题”,还有古体“达庵”印章,也是赵德昌所作。
图云关摩崖石刻
这里的摩崖字数不少,不如“龙”“虎”单个字艺术性十足,却字体隽美,体现了另一种情怀。在“达庵又题”的一处摩崖,刻的是一首诗:十数年来耐苦征,风霜久已历边城,龙韬虎略惭怀抱,战马萧萧功未成。劫运使然奈若何,随征将士阵亡多,可怜白骨浑无定,涕泪交流逐逝波。苍山白雪作儿孙,邓氏将军题句存,正气由来天不昧,慈云今又护忠魂。闻鸡起舞剑光明,壮志常怀百万兵;扫尽称枪开丽日,升沉何必问君平。
如今雄关不如以前,摩崖字里行间却有当年的戎马、风霜味道。
在贵阳东山,有碑刻诗一首:“东山路如梯,云深曙色迷。仰攀高鸟近,俯视万峰低。酒醉戈为枕,更阑月映溪。举头天尺五,拟上岱山西”。以文回忆六枝老家。
同治六年,赵德昌因受排挤,卸职归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他戎马背后的最大爱好:以诗养性,以书为乐,直至终身。
- 书画名家孙清彦 -
和赵德昌一并不得不提的是曾经的安顺知府孙清彦。
孙清彦(1818——1884),字士美,号竹雅,云南呈贡人。从小好读书,却在科举考试中名落孙山,投笔从戎后遇到提督赵德昌,随其转战贵州,保荐为同知、知府,委署兴义、郎岱、都匀、安顺等府厅,官至安顺知府,有"清贫太守"之称。御任后一直居住在贵阳。光绪十年(1884年)冬月初一卒于家,享年65,葬于郎岱西郊姑娘寨。
孙清彦笔下黄果树瀑布
孙清彦是清末著名的书画名家,留有传世之作:《画竹册》。孙清彦对书法下过苦功,擅长篆、隶、真、行、草各体,而以行、草尤精。
在任兴义知府期间,他曾在1868年巡视捧乍。之后他深有感触,认为捧乍内山外河,垣堑天成,扼滇桂黔三省之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加之回民义军屡攻捧乍,驻守捧乍的清军又互相残杀,故大书“西南屏障”4个大字及跋文一篇,阴镌石碑5块,嵌于镇内关帝庙甬壁上,字体均为行书。
“西南屏障”4字每字高1.27米,宽0.9米,跋文计12行244字,是孙清彦留在兴义的珍贵书法艺术品。198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清彦的绘画,举凡山水、花鸟、人物无不用心,而最擅画竹。传世之作以《画竹册》为精品。《画竹册》全名《平安花信之图》,是同治七年(1868年)秋在郎岱为女婿段少青所作。原包括画竹二十四幅,今存十五幅,藏于贵州省博物馆。
- 代笔之谜 -
鉴于孙清彦和赵德昌二人重叠的人生轨迹,以及上下属、赏识提拔的关系,孙传世的作品特色,有不少研究者提出,赵德昌署名的几处摩崖刻字其实真正的作者是孙清彦,孙惟宏的《黔灵山“虎”字揭秘》、《赵德昌与孙清彦》等文章提出多点猜想和“佐证”。
不过,近年来却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虎”字确为赵德昌本人书写,不是孙竹雅的代笔。
几处摩崖石刻究竟是出自谁之手很难定论。但如今尚存的这几处摩崖,确实给贵阳名山增添了不少文化内涵。深入石壁的刻字,几百年来历经风雨,却依然述说着曾经的故事。
-资料参考:《贵阳文史》2010年02期、百度百科。贵州新目标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