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前言:
古老的诗歌,当今的回响。
我觉得中华文化最迷人的事情之一,就是我们可以随时吟咏几千年前的诗词歌赋。那些往圣先贤遥远的心声随时可以在现代人的心中泛起涟漪。
当我们吟咏它们,再向后数千年,也有人听见我们心灵的回响。
这个栏目就记一些我对于诗词歌赋的随感。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一
这首诗非常著名。
说它是杜秋娘所作,应该不太确切,其实也无所谓了,读诗未必需要问名姓,天下谁人不知此诗?“花开堪折”,这是多少人念念不忘的心结。
从语句来上来说,这首诗读起来非常优美。“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两句直抒胸臆,两度“劝君”,劝的是谁?是读者诸君。劝的是什么?一是不要珍惜那金缕衣,二是要珍惜少年时光。
一个要,一个不要,反复规劝,却并不带着令人厌烦的唠叨,而是娓娓道来。
接下来,作者取象设喻,说花开了能去折一枝下来,就大胆而果断地去折,不要等花儿都谢了,再去悔不当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两句非常形象,又非常热烈大胆,没有太多的含蓄。就是要教你别犹豫,犹豫就会败北。
但它的语言又是朗朗上口的,有奔放热烈的韵律,让人从上两句的徐缓中霎时一惊,犹如当头棒喝。
整首诗节奏的缓急变化,韵律的回环激荡,比喻的形象别致,说理的委婉真切,都让人读来心荡神摇,不愧是传颂千古的名篇了。
大概每个人读这首诗,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吧。谁人不曾年少,谁人又不曾错过一些花儿呢?
二
杜牧当年也领悟到了这首诗所表达的真意,因此他说:“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花开堪折直须折,该出手时就出手。只折一枝还不够,要插就得插一头。
当然,花花草草还是要爱护的,别把枝头的花都薅掉。毕竟年轻人啊,要么胆小怯懦,要么轻狂无度,有时自卑得花都不敢看,有时又高傲得什么都装作不想要。
最后,花谢了,独立花枝下,开始恨自己:“早知道……”
早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当年就不该错过那些花儿。
现在它们还好吗?它们都老了吧?如果上天能够给你一个重来的机会,你还会在路过繁花枝头时,只敢用余光匆匆一瞥吗?
杜牧写这两句话时已经年过四十,七年后就将辞世,说是人生暮年也不为过。
而现在的你又是什么年纪?如果不是垂垂老矣,如果还是红颜美少年,那你是想做一个每天与肥宅快乐套餐相伴的死肥宅,还是想走到那个坐在咖啡桌边打王者荣耀的美女面前,说:“一起打农药吗?我兰陵王贼溜。”
不,然而你不想。你只是想回去找基友开黑,下分双排。
不应当。
三
现在常听人感叹:“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老大徒伤悲”的感叹,“行乐须及春”的快意,“何不秉烛游”的放纵……
读着它们的时候,你也曾幻想仗剑天涯,江南采莲,漠北饮马,“朝游北海暮苍梧”,一日看尽长安花……
但放下诗,你又成了那个宅着打游戏追动漫刷B站看美剧逛知乎再去微博为爱豆打call的年轻人,每天批阅天下新闻,对着奇闻怪谈嘻嘻哈哈,热衷花边消息,最爱前排吃瓜……
并非说这些一定不好,而是说不要沉溺于此。就连提出“知行合一”的圣人王阳明也曾被批评有过“五溺”。
“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于圣贤之学。”
但是你看,王阳明最终是“归于圣贤之学”。
曾经有所沉溺并不可怕,B站也有一大堆学习素材,微博也有一大堆大触,知乎也有一堆牛人,想过好这一生的人不止你一个。
正如那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花开时节,一切都是正好。可去建功立业矣,可去读书写字矣,可去放歌纵酒矣,可去秉烛夜游矣……
莫待无花,再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