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01
俗话说
为人不识王司徒,阅遍英雄也惘然。
这王司徒是何许人也。
Emmmmm
上面这句其实是我开玩笑的
王司徒就是王朗,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位“厚颜无耻之徒”。
为什么要提起他呢?
这倒不如问问列位看官自己了,
各位当真认识这位王朗,王司徒吗?
我看未必。
说句玩笑话,此人乃真正文武全才也。

02
列位且看这《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两阵对圆,孙策出马,谓王朗曰:“吾兴仁义之兵,来安浙江,汝何故助贼?”朗骂曰:“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今日特与严氏雪仇!”孙策大怒,正待交战,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马舞刀,与慈战不数合,朗将周昕,杀出助战;孙策阵中黄盖,飞马接住周昕交锋。两下鼓声大震,互相鏖战。忽王朗阵后先乱,一彪军从背后抄来。朗大惊,急回马来迎:原来是周瑜与程普引军刺斜杀来,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
Emmmm
各位看官所见明知,此诚非我妖言惑众。
这王朗明明就是个能和太史慈互相鏖战,最终因为前后夹击,寡不敌众才败下阵来的响当当的一枚好汉。
而且,哪怕是被孙策太史慈无耻的两面夹击,王朗依旧带着两个路人甲一路杀回了城。
以吕布的武力值为一百计算。
王朗大爷不得有个八十五往上?
抛开演义不谈
王朗大爷在正史的表现如何呢?
“是时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三国志·吴书六·孙静传》”
嗯,这和演义说的是同一件事。
还是说孙策和王朗在固陵这个地方打仗,孙策在水上发动了好多次进攻,都没能打下来。
这里王朗的表现显然没有演义那么玄乎
可是,不管怎么说也都是挡住了小霸王孙策的男人。
不得不说
当得起一个猛字。
毕竟当时小霸王在江东那可是声势浩大,所向皆靡。
不过最后还是没能挡住小霸王的主角光环,被一战而下。
这个时候,发生了两件事情。

03
第一呢,是王朗的手下,虞翻。这个人当初劝王朗没必要和孙策打,肯定打不过的。但是王朗觉得自己身为汉臣,守土有责,打不赢也要打。最后输了之后,这个虞翻也没有见风使舵,去当二五仔什么的。而是一直跟着王朗四处奔波。
但是王朗说
“你还有老母亲要照顾,你走吧”
“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三国志·虞翻传》”
另外一件事呢,是这样的。
王朗最后没有办法,还是投降了孙策。但是王朗一直觉得孙策是个乱臣贼子,自个清高的很,是汉室忠臣。所以一直对孙策爱搭不理的。处于一种“王朗进孙营—一言不发”的状态。
所以呢
孙策也十分看不上王朗
但是又因为王朗的名气很大,是个名士,杀又不能随随便便的杀了,所以只好养着。
王朗的待遇可想而知。
几乎都吃不饱饭了,天天颠沛流离。
但是你没想到吧
王朗自个都成这样了,还要腾出手来,去帮助自己过去的手下朋友们!
“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三国志·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
没错,一个高风亮节的正人君子的形象有没有瞬间在心中勾勒起来?

04
说句实话我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这个时候,老前辈要站出来打我脸了
你住口!王朗压根没有这么优秀!
这位是谁呢?
自然是刘义庆,下面这本书的作者
《世说新语》
在这本书里呢,出现了一个段子
这个段子是这么说的。
说是王朗和华歆在一条船上避险,这时候有人希望能上船一同避险。华歆不同意,
王朗说“船还挺宽敞,你让他上来怎么了,小心眼”
结果后来果然有匪徒追上来
要求他们交出刚刚那个人
王朗很害怕,打算交人。
小心眼,哦不是,华歆同志赶快跳出来打脸。
“我不让他上船就是考虑到这种情况,如今他既然已经来了,自然要风雨同舟到最后。”
世人根据这个来判断王朗和华歆的高下。
Emmmmm
说起来
这个比王朗更优秀的小心眼同学在孙策打过来的时候在干什么呢?
答案是投降。
没错,孙策一打过来华歆就投降了。
“孙策略地江东,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三国志·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
嗯
我感觉是《世说新语》的脸更痛一点。
明明是王司徒更优秀一点。

05
就实际上而言
《世说新语》的可信度,很多时候甚至比《三国演义》还要低。
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离谱故事。
你比如说,某人去看望朋友,恰好土匪攻城,大家都跑了,他朋友也劝他跑。
他说不行,我扔下你跑了是不仁不义。
这时候土匪打过来了发现这有个憨货,居然站在大街上。
于是就问他,
“憨憨,你咋不跑?”
这人回答说他朋友有病,他不能丢下他朋友。
然后惊天大逆转来了。
这简直是漫威编剧都想不到的剧情。
这个土匪说
“你可真是个仁义之士啊!我们不义之徒不应该踏入仁义之城啊!”
于是这个土匪头子领着部队跑了。
没错!
领着队伍!
跑!了!
我了个去,
我看这帮土匪是靠爱发电的吧?
不打劫你们这么大的队伍吃啥喝啥?
喝西北风自个光合作用就能活,
环保小卫士是吧!
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离谱。
但你不能否认它同时非常浪漫。

06
当然,关于王朗的那个记载,为何做不得真,理由还不止如此
还有一个记载
“华峤谱叙曰:歆少以高行显名。避西京之乱,与同志郑泰等六七人,间步出武关。道遇一丈夫独行,原得俱,皆哀欲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已在危险之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无故受人,不知其义。既以受之,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相率共还出之,而后别去。众乃大义之。”
这个是华峤说的,他说华歆和郑泰等一帮人避祸的时候,遇到一个路人独行,这个路人就希望他们能带上他。大家都同意。
华歆不同意,
最后大家不忍抛下这个路人,还是带着一起走。
结果这个路人在路上差点掉下去,大家都想放弃他。
华歆又不同意。
“已经一起了,放弃他很不道义。”
于是又把这人捞了起来。
众人都说华歆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嗯,很明显,这两个故事的相同点实在太多。
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一个是另外一个的误传版本。
显然,《世说新语》要晚于华峤。
也就是说华歆当时是和郑泰一起这个版本较为靠谱。

07
好了,说回王朗。
王先生除了在军事方面有一手之外,还有没有拿手绝活啊。
当然是有的。
人家本来是个文职好不好。
他治狱这方面和钟繇并称。
搁今天相当于公安厅厅长差不多。风评贼好的那种。
而政治方面。
他是个碎嘴子,连续唠叨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人。
曹丕想打猎,
“陛下,使不得,危险的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呢!”
曹叡想修宫殿
“陛下,使不得,浪费的很。人民百姓要没得吃了呀!”
嗯.......
我客观的说一句
这位在三国演义被诸葛丞相骂成是
“狼心狗行之辈,奴颜婢膝之徒,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的王先生。
其实是个正儿八经的好人。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未定君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