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有一部清代小说叫《花月痕》,作者在书中大半的时间都是讲述在太原发生的事情。小说毕竟是小说,但不是历史,然而小说中却可以掺杂一些历史的元素。除了他对太原街道和景观的描述,在荷生前往雁门关协助平乱的这个路程中。如果按现在研究古代历史官道的脉络来看,也很有参考价值。
从太原出发,也就是当时的阳曲所在地,一般军队的出发时间要在早上的卯正5:00~7:00,到达青龙镇的时候未正,也就是下午1:00到3:00左右,估计符合当时行程的时间。在以前交通不发达的时候,车马和人的行进,都要沿一些村镇走,称之为官道,主要是有村就可以补充给养,不像现在修的快速路,高速路,都要远离村镇。官道就是按三十里、五十里,都有一些车马店,供路人住宿休息。青龙镇就是出了太原向北的一个供来往行人休整的地方,就好比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在当时的青龙镇也是商家云集,店铺林立。如今虽然开发了旅游区,但却在了侯村乡的管辖之内。
阳曲和忻州交界在大盂北的石岭关,过了关口往北就是忻州地界,虽然相隔不远,两边人的口音就截然不同了,很有趣的地域文化。下了石岭关,就到关池村,持续下坡。忻州古话:“二十里铺说不得话,关池子打不得架”。二十里铺在忻州城北,比喻当地人很会说话,一般人说不过他;关池村位于南北咽喉要道,据说劫道的多,指这里人尚武。
从关池往北要经过一个重要地方麻会村,对于现在不是当地人,许多人会对这个村,比较陌生。其实麻会在古代是从南进忻州城的必经之路。现在北同蒲铁路,以及大运路的开通,都改到麻会以西的豆罗村,麻会村就失去古代作为官道的作用。经常路过忻州的人都可能注意到,到了忻州城南附近,有一人字形路,一个偏西一个偏东,偏西的,走了忻州城的西面,就是到了西门坡,偏东的就走了忻州城的东门外。按以前的进城方式,大多数人走的应该是南门和东门,因为西门坡地势较高,和东边的落差较大,进城的时候走西门的人少。麻会村一直向北,就可以的到达东门和南门,这也是当时直线距离的规划路程。我们住在忻州城西南,直线距离到达忻州的就是西门和北门,老人们有一句话说:“进城绕了麻会子”(是指比实际距离远,而绕了一个大圈子,意思是走冤枉路),说明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麻会是进忻州城必经之路。
麻会村位于忻州城南30 里处。东汉建安二十年(215 年),修筑了建安在此设置了新兴郡,隶属于并州,管辖九原(治所在今忻州城)、云中(治所在今楼板寨)、定襄(治所在今定襄县城)、广牧(治所在今寿阳县西北古城)四县,所以麻会村当年又称新兴城。
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 年),新兴郡改名为“晋昌郡”,治所依然在今麻会村,后又迁到了定襄县境。东晋十六国时复名“新兴郡”。北魏、东魏时期,当时的新兴城(麻会村)北面有秀容县(治所在今忻州城区)、肆州(治所在今忻府区河拱村南)、平寇县(治所在今忻府区芝郡村);西北面有肆卢县(治所在今忻府区奇村与辛庄一带),麻会与此三县一州相邻。这段时期,有两次移民迁入麻会,使新兴城内人口饱和,又在东门、北门外建居,麻会成为当时附近较大的村庄之一
书中还有描写到了忻州的金山铺、忻口,这里是进入崞县原平的必经之地。忻州八景之一的“金山六洞”,就在金山铺附近。忻口就是忻州来历的原因,当年刘邦突围经过这里,惨烈的忻口战役也发生在这里,著名的戏曲名角儿“云遮月”刘德荣,“五月鲜”刘明山,“十二红”,刘宝山也是的这里人。
到原平的时候是“尖北贾”,以前不是正是吃饭的时候叫“打尖”。按现在的地理位置来说,北贾在原平市的北面,怎么他还没有到达崞县,原来1958年以前,崞县政府是现在崞阳镇。所以在北贾简单吃点东西,到崞县就会有正式官员接待的。
以下内容为《花月痕》描述的行程路线。
第三十七回 廷推岳荐诏予清衔 风暖草熏春来行馆
次日,紫沧是卯正匹马先走,四站赶作两站。荷生为着经略暨武官亲送出城,到得未正,才抵青龙镇。是日大风,一队轿马行土岭间,蜿蜒逼仄,兼之土无泉脉,僵峙枯立,经风簸扬,尘垢岔集。将至忻州界,风刮愈烈,飞土如雨。荷生轿中口占七古,是:
祖龙鞭石石未尽,破碎弃置西山涯。
生公说法不到晋,遂令千载成顽沙。
行人策马频来往,轮蹄误听风波响。
谁信元戎十丈旗,借作桃根两枝桨。
刚才吟完,前行帅字旗转出山坳。三声炮响,忻州文武宫接出界上。荷生不免下轿酬应一番。
此时天色将黑,等得灯笼火炬一起点着,再走十余里,已经八下多钟。灯火中遥见远远一簇人马.知是颜、林二将排队迎接。望着帅旗到了,吹起角来,炮声一响,挝鼓三通。行馆门前,奏着细乐;荷生的轿,软步如飞,进行馆去了。青萍传出令箭安营。森严甲帐,灯火齐明;刁斗传更,旌旗闪影。二更后,荷生自出营外查了一回,颇觉整齐严肃,心中高兴,便作了一诗,题:
陌上何人赋草熏?无端祖帐感离群!
天连野戍生边气,风卷平沙作浪纹。
断涧经年惟积雪,空山有用是生云。
独怜天下方多事,鸿雁中宵不忍闻!
第二日风定,卯正起马,按队上石岭关。遥望忻州城郭,在高风陂陀之际。绕铁笄山下,行河滩沙石中,三十里外,路始平坦。春融冰释,土脉上浮,途间往往水溢。度田间阡陌,到了忻州城。
人烟稠密,百货毕会。帅旗一到,父老扶杖,妇孺联裙,道旁顿如堵墙。州官迎入行馆,打尖,尖后行平野中。时方东作,只见扶犁叱犊者,于于而来,喁喁而视,正如一幅图画。那崞县官员,又接来界上了。
第三日由金山铺起马,五里忻口,两山尽处,凿石为关,一夫当之,万夫莫敌。遂沿滹沱河至红崖湾,尖北贾镇。不一时,过了崞县,城在土岭之巅,土多崩裂,城亦倾侧不整,道途观听,自不及忻州热闹。四下多钟,到得行馆。轿子刚进屏门,钲鼓声中,忽见紫沧行装站在台阶上。荷生喜极,打着护手板,护轿营弁忙将轿扶下。紫沧抢迎过来,荷生赶着下轿道:“你怎的又转回来?”紫沧正待答应,荷生瞥见上屋有个艳妆侍儿出来,凝眸一视,却是红豆站在帘边。
荷生这一喜,如陡见家里的人一般,说不出话,连紫沧怎样说也不听见,只拉紫沧向月台上走来。才上月台,又听得帘内环佩之声,珊珊已到门侧,更是心花怒开,向红豆道:“你来接我么?”红豆打开帘子,笑道:“娘也来了。”荷生早见采秋倩影亭亭,临风含笑。两人执手,喜极而悲,各自盈盈泪下。半晌,荷生向紫沧道:“我不是做梦么?”紫沧道:“坐下再说吧。”方才坐下,青萍回道:“代州官员禀见。”采秋、红豆退人里间,紫沧也退出东厢。荷生一起一起的接见。直至上灯,才有空和采秋畅谈。
这本书的作者魏子安,是福建人,在太原生活近十年时间,平生抱负是施展宏图,把书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个描述成失意功名的人,一个描写成得意官场的人,通过对并州太原风景雅致,官场风月,以及当时社会状态进行了细致的勾勒。小说大多是把不同时期的人和事情串连起来,加入文学的色彩,读起来就感到诗情画意,充满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