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大文豪苏轼的名句,说的是中秋月圆之夜,就是要喝酒吟诗的,以托相思之情、记团圆之乐。
明月和酒,可从来不是文豪的专利,古今无数文人墨客,无论富贵显达、扬名天下,还是一生耕读于鄙陋山村,只要满月登上枝头,大家都会按下启动键,纷纷对月当歌,留下的名篇数不胜数。
月下,可以万丈豪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也可以是寄情明月,感怀人生百味:“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对于今天的文青们而言,中秋的月亮已经不是简单的团圆思念之象征,而是发起约会、朋友圈大赛的抒怀、浪漫的信号灯。
古人说过:无酒不成席,无书不成行。
中秋赏月,从来都离不开一缕书香。
1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可以说,没有诗词,就没有独具浪漫的月色。
中国的诗词,永恒的源头活水是《诗经》。
小标题的这句诗,就是出自《诗经。陈风》。
全首诗是这样的: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经》的一些文辞,如今看来有些晦涩拗口。
而在当时,这些都是民间口语,就像现在的网络语言,热辣、给力,燃到爆棚。
这首诗用今天的话语翻译过来就是: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
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
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
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是不是让人脸红啊?这么直白的浓情蜜意。碰到这样表白的男生,就嫁了吧。
诗经里还有一些“瞻彼日月,悠悠我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等吟诵月亮的名句,足以让我们超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和古人同赏此月,心志相通。
可以看出诗经就是一座极致浪漫的宝藏,需要一把贯通古今的钥匙,破解语言的密码,展现鲜活的人生。
——沈雁杭《风雅漫谈》
看不懂?没有关系。
推荐一本中国铁道出版社的《风雅漫谈》(作者:沈雁杭)。
这是一本讲解《诗经》,探索古典诗歌背后故事的“宝藏密匙”,一份和中秋之月相映成趣的闲情雅致。
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枉举杯邀明月!
2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几乎每一个文化悠久的民族,都有很多关于月亮的故事。
古希腊、古罗马都有“月亮女神”,古印度有彪炳史册的“月护王”,古代的日本,有辉月姬的传说。
近代以来的欧洲,有贝多芬的《月光曲》,也就是“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还有梵高的名画《星月夜》——这是梵高在精神病院里完成的作品,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油画之一。
和梵高齐名的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另外两位,是法国的塞尚和高更。
塞尚最喜欢画圆形的水果,包括苹果和橘子,都是众人眼中的寻常之物。他把这些水果,画得色彩鲜明,而且极具光感,宛如满月一般明亮、绚丽。
而高更,性格耿直,执着于不被他人认可的艺术,生前潦倒,身后“封神”。他是马蒂斯(“野兽派”鼻祖)的一生钦佩的楷模,也是毕加索从潜心模仿到逐渐超越的私淑恩师。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在英国当代文豪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笔下,高更就是月亮。
在毛姆最负盛名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以及故事的主要素材,都源于高更。
高更年轻时,曾长期在证券交易所任职,过着普通的中产白领生活,业余热爱绘画。在他35岁左右,他厌倦了“朝九晚六”的平庸日子,毅然辞职,做了职业艺术家。
他画了不少作品,但卖不出多少钱,很快便一贫如洗。他对欧洲主流的美术界越发失望,于是,他漂洋过海来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那里埋头作画。
后来,他漂流到了一个房租更为低廉的小岛上,因为他实在太穷。
——图自互联网
那些岛屿都是法国的殖民地,很多制度条款,都对岛上的原住民很不公平。
50岁那年,高更为塔希提岛的原住民仗义执言,得罪了殖民官员,被塔希提岛的法院缺席审判有罪。
他不服判决,但没有足够的路费,根本无法来到塔希提岛上诉,和当地的“狗官儿”舌战公堂。在贫穷和气愤中,高更不久便患了重病,留下了未完成的遗作,撒手人寰。
根据这些真实的故事,毛姆创作了《月亮和六便士》。
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就是高更的化身,为了追寻心中的“月亮”,也就是真心渴望的艺术人生,宁愿放弃财富,流浪到塔希提岛,贫病交加,最后无怨无悔地死去,留下满屋子画作。
毛姆在书中说了这么一句话: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余音绕梁,三月不绝。
3
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月亮,承载着很多浪漫的传说,寄托着人类古今相通的柔情和雅兴。同时,月亮也是地球唯一的卫星,是几十年来,人类宇宙之旅的最前沿。
今年,2019年,是人类首次载人登月的50周年。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
他在月球表面迈出的一小步,也是全人类永不磨灭的一大步。
此后的三年,美国总共完成了6次载人登月。
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们,在月球表面停留了75小时,创造了载人登月的最高时长记录。
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后一次登月。半个世纪弹指而过,载人登月再无新的进展。
当年,那些宇航员从月球表面采集了大量的样品,留下了很多举世共享的影像资料。
然而,对于载人登月,一直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各种质疑五花八门,有些内容听上去,似乎也不无道理。
人类究竟有没有登上过月球?脱下神秘面纱的月亮,究竟是怎样的?
——莱恩·弗洛卡《登月》
真相只有一个。
中秋赏月,更需要读懂月亮。
美国作家布莱恩·弗洛卡的《登月》,是多位阿波罗计划宇航员,晚年共同倾力推荐的一卷奇书,问世以来,获得了“美国图书馆年度好书”等多个奖项。
此书图文并茂,在美国,被很多中小学列入必读书。而其中的很多干货,即使很多大神级的科技极客,也都深感大有所得。在此,我们倾情推荐您读一读。
4
月亮,有着很多不同侧面的内涵,而这些文化内涵都彼此相通,融汇为普照大地的一轮明月,无问西东。
无论你更喜欢其中的那些方面,都不妨带上一本好书,约上你最心爱的人,喝完葡萄酒,开完房,在月下,一起打开一本好书,慢慢品读,来一句:
明月当空,佳人在(mei)旁(you),怎能少了一抹书香?
这才是最浪(zhuang)漫(bi)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