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要说整个大唐最会写爱情诗的诗人,那一定非李商隐莫属,这个晚唐诗人是整个唐朝为数不多的追求诗美的诗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李商隐的诗歌都是非常有意境,富有美感的,这种美感在他的无题诗与爱情诗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但其实,李商隐作为晚唐最优秀的诗人之一,还是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自然不是只有爱情诗写得好,他的咏史诗也是十分成功的,据说他留存下来的咏史诗有一百多首,大多借古讽今,含有深刻的意义,例如《马嵬二首》、再如《瑶池》,还有今天要说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是一首七绝,我们熟悉的大概就是最后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了吧。李商隐和许许多多的古代文人一样,都是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一生的理想不过是用自己的才华报效朝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此他参加了多年科举,终于在他25岁那年考取了进士。但或许就像他坎坷的科举之路一样,李商隐的官场生涯也十分不畅。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正是日渐衰落的晚唐时期,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在官场上走得平稳。而由于早年受令狐楚赏识,中举之后又做了王茂元的幕僚,并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使得他在官场生涯的最初时期,就被拖入了牛李党政的政治旋涡。有个牛党的恩师,还有个李党的岳父,夹缝中生存的李商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一生将抑郁不得志了。
《贾生》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正是这不顺遂的官场生涯的一方面体现。那年的李商隐已经在官场沉浮近十年了,然而还在做一个芝麻粒大的小官,在牛党崛起,李党被清洗的那段时间,他跟随着一个被贬的官员郑亚前去桂林,只是郑亚本就是李党中要被清洗的那一个,即使被贬官,又怎么可能做得长久呢?于是在桂林不到一年,李商隐就失去了工作,这首诗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所作的。
《贾生》写的是汉朝名士贾谊,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少有才名,汉文帝时曾任博士,后受文帝欣赏,一年之内便升官至太中大夫。但太优秀的人总是招人嫉妒,更何况还是受皇帝宠信的才子,或许是贾谊侵犯到某些官员的利益了吧,在一群官员的排挤与挑唆下,贾谊渐渐失去皇帝的信任,逐渐被汉文帝疏远,也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被疏远之后的贾谊,被外放至长沙三年,后重回京城,虽依旧得文帝宠信,但却没被委以重任,平日里文帝找他聊天,聊得不是朝廷正事,反而探讨鬼神之说,颇有大材小用之感。《贾生》写的就是这一典故,说的是贾谊重回京城后,与文帝空谈半夜,文帝问尽鬼神之事,却只字不提国事民生,即所谓的"不问苍生问鬼神"。
全诗短短28个字,说的都是贾谊这一段历史典故,看似在叙事,实则充满了讽刺之感,皇帝与臣下聊天至半夜,却不提朝政,放着贤臣的才能不用,真真是可笑至极。而李商隐看似是在写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实则何尝不是说他自己呢,满腹才华却无施展之处,备受排挤、壮志难酬,这大概也是许多晚唐人的真实写照吧。
李商隐的这首诗,在写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时候,其实讽刺的还有晚唐皇帝因信仰道教、求仙服食长生药,荒于政事的昏庸特性,李商隐在官场沉浮的这段时间,正是唐武宗和唐宣宗在位时期,恰好这两位皇帝都是服食长生丹药而死的,尤其武宗还是长期服用,于是在李商隐的这首诗里,其讽刺意味就更为浓厚了。
《贾生》一诗,词风犀利,讽刺深刻,感慨也良多。汉文帝求贤却不知贤,就如晚唐皇帝看似开明,其实昏庸无能一样,"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看似在咏史,实则含义深刻,韵味无穷,讽刺、自怜、愁闷在这短短的诗篇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谊实亦自悯",这就是整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了,带着引人深思的意义,也给后世敲了重重一棒。
一生都想要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诗人,却总是被人排挤而壮志未酬,只能在讽刺历史中表达自己的愤懑与郁闷之情,所以总能突破局限,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再增强一个高度,将情感与寓意升华,既深刻又令人动容。
或许现实社会的我们很多人都曾如李商隐那样,空有满腔热血与理想,却总是不能有一个容自己施展的平台,受各种条件制约,让人无奈又苦闷。于是在相似的人身上找到情感共鸣,这未尝不是一种自我安慰,在发泄的过程中创造新的意义,这也是李商隐这首诗真正的价值,含义深刻,也给后世以警醒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