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美文欣赏 > 所有的怀才不遇,基本都是自作自受

所有的怀才不遇,基本都是自作自受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劣势、弱点,并开始尝试做改变的时候,他可能已经想清楚了自己以后的生活。

前几天跟一个朋友吃饭,中间聊起了曾经的一位领导,不是我的直接领导,而是因为业务关系产生交集的一位领导。他对人粗暴,特别是喝了酒以后,完全换了个人,对下属各种办法强迫喝酒,很多时候非打即骂,而且一晚上要折腾最少三个地方喝酒。

没喝酒的时候,他还算很不错,对人还算比较客气,做事也比较严谨,工作能力也很强。但是,就因为这喝酒的毛病,他一个是得罪了很多人,再就是基本上每次准备提拔,基本都因为这事毁了。最终他在正处级的岗位上干了将近20年。

从另外一位领导那里得知,他当年属于少年得志,30出头就正处,而且部门很重要,也很受领导赏识,就是喜欢喝酒,领导也提醒过他很多次,虽然没有因为喝酒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他自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就像上边说的那样。

其实,像他这样的人很多,我原来有位同事也是这样,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总是觉得领导对自己冷眼相对,不能青眼有加。

人一旦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最正常的举动就是找人倾诉,其实,也就是抱怨,但是极少有人敢于直接跟领导去谈。我们很多人有这种毛病,就是什么问题不敢跟当事人去谈,而是找不相干的人去谈,一个是博取同情,一个是觉得说了也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还能给自己减减压。真的是这样吗?

人最容易看到的就是自己的优点,而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大多数时候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故意美化,在自己眼里,缺点都成了优点。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有一段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大概人们都有的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往往我们说错一句话,脸红了,但三秒钟以后,脸不红了,自己马上在心里头找出很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完全对,再过个把钟头,越看自己越对。人,就是这样,所以人总怪人家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个问题,就不去考虑了。

是的,人真的非常奇怪。一方面总是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一方面又总是有意无意的设置很多障碍,不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让人了解是渴望得到认同,而不让人了解自己是不愿做个透明人,被人看穿,所以就人为的设置了很多障眼法、而这些障眼法既欺骗了别人,最后连自己都信了。

说的有点远了,为什么说,这个时代基本不会有怀才不遇这回事?其实,在古代也很少有怀才不遇这回事的,所谓怀才不遇,是你自己的才还不够,除此之外,是你的德不够,就像上边说的这位,是你自己给自己挖了很多坑,而结果呢,自己掉坑里,爬不上来了。

今天我们分享三段内容,两段来自《论语》,一段来自《管子》。

很多人读《论语》读不下去,总觉得《论语》讲的内容太过浅显,没什么深意,都是些大道理,给孩子看看还可以,作为一个身经百战,在这个社会大油锅里,来回翻滚的滚刀肉,老油条,没啥用,真的是这样吗?我说过很多次,我们读不懂经典的原因,就是看到所谓大道理就排斥,就觉得是说教,也就不可能理解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逻辑,对于现代人而言,读不懂经典的逻辑,他是不会相信、接受,更不可能奉行。


所有的怀才不遇,基本都是自作自受


好,我们来看:

《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两段都出自《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篇》。估计绝大多数人都读过,也都听过,只要你翻开《论语》,呵呵,眼睛想故意躲可能都躲不开。

这些话,很多人也都会觉得是老生常谈了,没什么新意。是啊,如果我们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就是做不到。那我们真的该问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上边说过,人渴望被认同,反面就是怕被人误解,误解什么呢?绝大多数时候,是怕被人误解成了坏人,第二种情况就是被人看低了。总想去证明自己,就反复的解释,或者通过一些行为来证明给别人看。证明给别人看、反复的解释,这事和你有关吗?没什么关系,那都是你在别人那里的印象,绝大多数时候,你根本改变不了,也影响不了。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或者说别人对你刮目相看的是你后边的行为,更确切的说是结果、成果。因为很多人是通过比人的评价来建立起自己的评价的,也就是人云亦云。

这里说的明白一些,就是,人们习惯评价别人的方式是他最终的成就,而此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到最终都会被忽略。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过程中的道德之类的不重要,有时候你越想标榜自己的道德,也就越不可能成事,就是太珍惜自己的羽毛了。

这些行为导致的结果就是不能直道而行,总是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在意别人的评价。

王朔有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所谓的活明白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绝不把评判标准交给别人。

在意别人的评价,其实就是把评判自己的标准交给了别人。

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归根结底是你对别人的依赖。不管是依赖别人的评价获得支持也好,或者是依赖别人的评价建立自己的自信也罢,都是失去了自我。

我曾经在前边的文章里说过,我自己是个依赖心理比较严重的一个人,这种依赖,不是过度的依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是需要一个精神导师的存在,其实,也就是一根精神的拐杖,我到这两年才真正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说,四十岁,我才走出襁褓。

三十而立,不是成家立业,四十不惑,也不是不会再迷惑。

三十而立应该是自立,就是精神的自立,能够有独立的人格,不再被人的评价、看法所左右。

四十不惑应该是不会再轻易被诱惑,前提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这个世界不会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更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

明白了这些,我想,人基本也就不会有怀才不遇的想法了。


所有的怀才不遇,基本都是自作自受


上边是对于普通人而言,但是,对于管理者或者领导者来说,如果总是担心被人误解,也就是自己不被人知,当然这里的知更多的是自以为自己好的方面,那产生的后果不是怀才不遇了,那将是一场灾难,灾难的级别取决于,你到底在多高的位置上:

《管子·小称》:管子曰:“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以为不善。故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当民之毁誉也,则莫归问于家矣,故先王畏民。操名从人,无不强也;操名去人,无不弱也。虽有天子诸侯,民皆操名而去之,则捐其地而走矣,故先王畏民。在于身者孰为利?气与目为利。圣人得利而托焉,故民重而名遂。我亦托焉,圣人托可好,我托可恶,以来美名,又可得乎?我托可恶,爱且不能为我能也,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我且恶面而盛怨气焉,怨气见于面,恶言出于口,去恶充以求美名,又可得乎?甚矣,百姓之恶人之有余忌也,是以长者断之,短者续之,满者洫之,虚者实之。”

简单翻译一下:

管子说:“可怕的是自身不善,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丹青在深山,人们了解并把它取出来;美珠在深渊,人们也能了解并把它取出来。所以,我个人可以有错误的行为,人民却不会有错误的评价。人民看问题是太清楚了,谁也不能瞒过他而为非作歹。所以,我有好处,人们就表扬我;我有过错,人们就指责我。对待人民的指责与表扬,不需要再回去问自家人。所以,先王总是敬畏人民的。持有善名而且听从人民,没有不强盛的;持有恶名而且抵制人民,没有不衰弱的。虽然有天子诸侯的地位,人民都持其恶名而离去,那就只好弃其领地而出走了。所以先王是敬畏人民的。人身上什么最敏感?耳目最敏感。圣人得耳目之利而依靠它,故人民倚重而名声远扬。我也要依靠它。但圣人以它行善,我则以它行恶,我用以行恶,而想求美名,怎么行呢?即使爱我的人也不能帮我得到美名的。毛嫱、西施是天下的美人,脸上满载怨气,也不能算作美。我本身丑恶而满载怨气,怨气表现在面上,恶言又出于口,以恶的实际而想美的名声,能办到么?太严重了!百姓是憎恶人有重大缺陷的。所以,过长的要断短,过短的要续长,过满的要疏泄,空了要加以充实。”

这一段其实也不用做过多的解释。对于领导者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做好自己,不断的自我完善,做到率先垂范,你定的规则,大家才可能会去遵守,自己都做不到,基本也就别指望别人能够做到了。我经常提醒大家要经常自我反省,而对于领导者而言,自我反省更为重要,而且这种自我反省不只是自己内心的活动,更应该是经常的在公开场合的自我反省,当然,这要出于本意,是真诚的自我反省,而不是虚伪的。

很多人会担心自己因为犯了错误,让下属知道了会有损自己的权威,会找各种理由给自己辩解,呵呵,大家没有傻子,可能会附和你,也可能会有人帮你找各种冠冕堂皇的解释,结果呢?就是这就会成为一种风气,上梁不正自然下梁就歪。

用于承认错误,公开的反思自己的错误,不仅不会有损你的权威,而是要告诉大家,要让大家形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没有例外可言,这样大家才都会为自己的行为、决策做更深入的思考。

不管是对于普通人而言的怀才不遇,还是对于领导者而言,担心下属对自己有误解,其实都是丧失了自我,把评价自己的标准交给了别人。

相对于不被别人了解而言,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不能了解别人,就像孔老夫子所说的那样: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先秦诸子们,除了经常讲以外,也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就是名与实。我们很多人经常追求的是名过其实,希望被别人赞誉、夸奖,而真正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永远不要让自己名过其实,而应该反过来,是实过其名

相关阅读

  • 所有的怀才不遇,基本都是自作自受

  • 成语词句网美文欣赏
  • 怀才不遇,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劣势、弱点,并开始尝试做改变的时候,他可能已经想清楚了自己以后的生活。前几天跟一个朋友吃饭,中间聊起了曾经的一位领导,不是我的直接领导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