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美文欣赏 > 苏轼的十首《浣溪沙》,写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意味

苏轼的十首《浣溪沙》,写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意味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苏轼的十首《浣溪沙》,写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意味

浣溪沙

(一)

玄真子《渔父词》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

故加数语,令以《浣溪沙》歌之。

西塞山边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

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南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苏轼的十首《浣溪沙》,写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意味

(二)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是苏轼写乡村生活的五首《浣溪沙》中的第四首,是这组词中最生动活波的一首,宛如一幅乡村风俗画,有声有色,有人物,短短几句,犹如《清明上河图》一般栩栩如生。

正是枣花盛开的时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微风吹来,枣花簌簌地落下来,洒在行人的衣服头巾上,满身留香。村子里到处都响着缲车缲丝的轧轧声,桑蚕养殖已经结束,正是收获蚕丝的时候。村头那颗古老的柳树下面,浓荫覆地,树荫下的老人正在叫卖黄瓜。已经快到中午了,天气渐渐闷热起来,走了那么长的路程,又喝了点酒,感觉有点昏昏欲睡,喉咙里象冒烟一般,口干舌燥,有一杯清茶该有多好。还是敲门向老乡讨一杯茶喝吧。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是苏轼的组词作品。这组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时任徐州太守。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途中所作,主要写作者途中所见、所闻与所感,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语言清新朴素,情景逼真,富于生活气息。这五首词将乡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为乡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在题材上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对于词境的开拓有积极的影响。

苏轼的十首《浣溪沙》,写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意味

(三)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人生的感悟,启人心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是富于哲理的名句,包含着催人奋进的力量。

全词即景抒情,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情昂扬振拔,富于哲理。

(四)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是记游之作,上片写景。晚冬季节,又是斜风细雨天气,自然难有好风景。但在苏轼的生花妙笔之下,萧瑟的冬天也能写出春天的妩媚,这当然是因为心境的关系。下片是享受清茶野菜的风味。结尾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正因为有闲适欢愉之心情,才能在隆冬之际,享受到品茗尝蔬的滋味,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人生闲静的理念。苏轼早年有匡世之志,一心想建功立业,但乌台诗案使苏轼备受打击,到黄州后思想即有一大的转变,淡泊名利的思想时时在诗词中出现。

其实,"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是化用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的诗意。杜牧诗云:"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杜诗和苏词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但杜牧一句"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暗示了诗人仍然希望有唐太宗那样的明君,使自己能够建功立业,所以用一"欲"字,是欲去还留的意思,其实心有不甘。苏轼和杜牧是一样的心思,但因为经过乌台诗案后,怕文字惹祸,所以用"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结尾,不敢再有杜牧那种"望昭陵"的明显暗示。

苏轼的十首《浣溪沙》,写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意味

(五)咏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

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这首词状物富于神韵,把橘子这种既无名气有无特色的水果描写的栩栩如生,堪称神来之笔。"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之句可以说深谙咏物词的三昧之道,橘子既无其他特色,但它的味道却是水果中的佳品,从此处着手,方显作者之神技。

(六)重九旧韵

白雪清词出坐间。

爱君才器两俱全。

异乡风景却依然。

可恨相逢能几日,

不知重会是何年。

茱萸仔细更重看。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颂扬友人才高器大,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热爱之情,下片直抒重阳节恨别之情。古代有重阳节佩戴茱萸登高的习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苏轼这里化用其义,使词意更加深婉,惜别与留恋之情显而易见。全词词短情长,语言流丽平易,感情深挚感人。

(七)荷花

四面垂杨十里荷。

问云何处最花多。

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

光阴须得酒消磨。

且来花里听笙歌。

这首词虽然题目是咏荷花,但是作者通过对夏日清丽景色的描绘,重点抒发的是一种淡淡的寂寞之感和追求闲适快乐的心情,十里荷花只不过是一种美丽的背景,并不在作者描写的对象之内。

苏轼的十首《浣溪沙》,写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意味

(八)

(扬州赏芍药樱桃)

芍药樱花两斗新。

名园高会送芳辰。

洛阳初夏广陵春。

红玉半开菩萨面,

丹砂浓点柳枝唇。

尊前还有个中人。

这也是一首赏花饮酒的词。"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两句,形象的描绘了芍药和樱桃艳丽的形象,设喻生动新奇。从来都是以花比喻美人,苏轼却别出心裁,以美人比拟鲜花。

(九)

(赠闾丘朝议,时过徐州)

一别姑苏已四年。

秋风南浦送归船。

画帘重见水中仙。

霜鬓不须催我老,

杏花依旧驻君颜。

夜阑相对梦魂间。

这是一首赠别词,是送给苏轼以前的上司闾丘孝终的,即序中的闾丘朝议。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时候,闾丘孝终是黄州太守。司闾丘孝为人正直,他那时候并没有因为苏轼是罪人而难为他,反而对苏轼很尊重,所以两人的关系很好,交往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在徐州任职,闾丘孝终路过徐州,来探望苏轼,临别时苏轼写了这首词送给他。

闾丘孝终是苏州人,后来辞官回乡,居住在一条小巷里,命名为"闾丘坊",这个名称沿用至今。苏轼曾经到苏州探望过闾丘孝终,所以词的起句说"一别姑苏已四年"。这首词称赞老上司依旧精神矍铄,面如杏花,这次匆匆一别,但梦中依旧会相逢,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苏轼的十首《浣溪沙》,写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意味

(十)

野饮松下,设松黄汤,作此阕。

罗袜空飞洛浦尘。

锦袍不见谪仙人。

携壶藉草亦天真。

玉粉轻黄千岁药,

雪花浮动万家春。

醉归江路野梅新。

苏轼是一个很随意的人,并没有通常士大夫们那种没用的排场和假清高,他总是率性而为,畅快适意就好,所以携一壶酒,坐在野外的松树下也可以大醉一场,快乐如神仙一般。

首句罗袜生尘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是说洛神步履轻盈地走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就像走在路面上腾起细细的尘埃一样。"谪仙人"是指李白。苏轼坐于松树下饮酒,突然想到洛水女神在水面轻盈漫步的样子,又想起"谪仙人"李白着锦袍,游采石江的情景,心中向往,却不能得见,因此心生遗憾;但第三句马上一转,虽不能像洛神和"谪仙"李白一样潇洒浪漫,但能这样席地而坐,自在地饮酒,无拘无束,自由自由,也很美好。

下阙"千岁药"便是词前序中说的"松黄汤",是用松花熬制的汤,据说喝了可以延年益寿,因此称为"千岁药"。"万家春"是苏轼自酿的酒,取名"万家春"。现在市面上许多酒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春字,也许便始自苏东波。他是著名的美食家,宋代的酒实行朝廷专卖,而苏轼又非常嗜酒,所以干脆自酿自饮。

这首词清新秀丽,描写了东坡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十首《浣溪沙》,写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意味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