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句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成语词句网 > 美文欣赏 > 韩信被封为楚王之后,为何没有报复让他受辱的那位市井少年?

韩信被封为楚王之后,为何没有报复让他受辱的那位市井少年?

作者:成语词句网日期:

返回目录:美文欣赏

相信大部分看官都很清楚韩信早年受“胯下之辱”的故事,那么当韩信被封为楚王,掌握一国生杀大权之时,却为何没有选择报复,而是把那位让他受辱的少年提拔为“楚中尉”呢?韩信这么做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

韩信被封为楚王之后,为何没有报复让他受辱的那位市井少年?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淮阴侯韩信在微贱之时穷得不是揭不开锅,而是连锅都没有,他常年在别人家“寄食”,比如他曾经在南昌亭长家蹭饭长达数月,后来算是被赶了出来,他也曾经因吃不上饭而在城下钓鱼,得到了好心的漂母长达数十日的接济。正是因为他没有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整天到处蹭吃蹭喝,身边的人当然会讨厌他甚至鄙视他,《史记》中说当时“人多厌之者”,所以,他才会受到“胯下之辱”。

韩信被封为楚王之后,为何没有报复让他受辱的那位市井少年?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以上就是韩信受“胯下之辱”的记载,我们不能拿韩信之后取得的辉煌成就来夸赞他微贱之时能够“英勇忍辱”,在当时来说,他就是一个非常平凡甚至可以说是懦弱的人,毕竟古往今来没有能力却有雄心壮志的人多了去了,我们对他们的统一评价就是色厉内荏,就是懦弱。

韩信最初投奔了项梁和项羽,都没有受到重用,投奔刘邦之时如果不是遇到了滕公,他早就以一个普通的因犯法而被杀的士兵终结了他的生命(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后来, 在滕公和萧何的推荐之下,韩信的才能才被刘邦以及整个中国历史所承认。也正是在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早年的韩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吹牛大王”,他是不世出的将才啊!

韩信被封为楚王之后,为何没有报复让他受辱的那位市井少年?

​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韩信辅助刘邦消灭项羽势力之后,因为立下了卓著的功勋而被封为楚王,他终于可以衣锦还乡了。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他先后召见了漂母、南昌亭长以及那个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淮阴市井少年,并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报恩与报仇。其中令人意外的就是他当众羞辱了那个曾经给自己管饭长达数月的南昌亭长,说:“公,小人也,为德不卒。”意思是南昌亭长没把好事做到底,咱不禁产生疑问——要求南昌亭长把好事做到底,你韩信是想一辈子在他家里蹭吃蹭喝啊?然而韩信却又赏赐了那个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少年,夸他是个壮士,并表示自己当时因为担心“杀之无名”才甘愿忍辱的。这也不符合逻辑啊:你韩信在南昌亭长家里蹭吃一辈子就可以“有名”了吗?

韩信被封为楚王之后,为何没有报复让他受辱的那位市井少年?

​所以,如果强行抬杠的话,韩信认为南昌亭长的妻子早年把他赶出了家门,没有给他长期饭票,所以南昌亭长是他的仇人。市井少年除了曾经让他受辱之外并没有请他吃饭,但却是是他的恩人。

由此可见,韩信衣锦还乡之后没有杀那个让他受辱的少年,就是奔着名誉来的——被封为楚王,掌握生杀大权的韩信此时如果选择报复,才是真正的“杀之无名”。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诗词赏析_佳句赏析_文章阅读_美文欣赏_成语词句网